原標題:
“創業真的很苦啊!”鄒光華這樣感慨,“拉投資、找合夥人,每件事情都不輕鬆,我做了許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也做了許多別人覺得丟人的事情。創業其實真的沒有那麼神聖,如果你沒有想清楚,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央視網特稿(記者 寇德印)中國只有一個馬雲,卻有著千千萬萬夢想成為“馬雲”的人。在大數據時代裏,大把創業者把目標鎖定在移動互聯上,但也有太多人被困在“網”中央……
實際情況總比預想多
“過去炒股能賺大錢,然後是炒房,現在哪個行業可以一夜暴富?我覺得就是移動互聯。”孟海強(化名)堅信,他選擇的創業方向沒有錯。
“我是想銷售綠色有機的農産品,”孟海強説,“現在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被關注,我們餐桌上的蔬菜你吃得放心嗎?我最核心的價值其實就是一個概念——健康。”
孟海強設想,在自己老家承包一片土地,雇傭當地農民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這些蔬菜不施用農藥化肥,完全綠色有機。他預想的銷售渠道不同以往,過去蔬菜銷售主要面向菜市場、超市、鮮菜店等,以批發為主,他的想法是依靠移動互聯,建立一個可以預訂蔬菜的APP,直接把蔬菜由田間地頭運送至客戶的廚房。
“如今每個人工作都這樣忙,誰還有時間去菜市場?”孟海強説,“足不出戶買菜,省時高效,隨著將來産業壯大,我還會拓展業務鏈,開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讓城裏人到農村田莊去旅遊,租賃土地自己種植糧食、蔬菜,自己收穫、採摘。”
設想很完美,但是剛剛起步實施,便困難重重。“我遇到的最大障礙是運輸。蔬菜從田間到飯桌,最關鍵是要建立起便捷的冷鏈物流體系,”孟海強説,“如果運送不及時,不能保鮮,我的這個銷售思路一文不值。”
孟海強仔細估算了成本,如果自己購買冷庫車,再加上司機的人力成本,在起步階段,賣蔬菜所獲得的利潤根本無法支撐,如果外包給物流公司,蔬菜運輸的及時性又難以保障。
“因為運輸問題無法解決,我現在的業務鏈基本還是傳統批發交易,”孟海強説,“當初沒有仔細研究,而實際情況總比預想多得多,弄得我真是焦頭爛額。”
成功最後一步是堅持
現在全民創業熱,許多大學生還沒畢業便已參與其中,但是真正獲得成功的不足3%。
鄒光華算是一位成功者,這位“90後”小夥子剛剛22歲,是名副其實的“小鮮肉”,他所創辦的“Vgool校園生活神器”APP,于去年12月25日在北京中關村所舉辦的“精益創業實踐”活動中拔得頭籌,捧得投資人現場提供的十萬元現金。
“創業真的很苦啊!”鄒光華這樣感慨,“拉投資、找合夥人,每件事情都不輕鬆,我做了許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也做了許多別人覺得丟人的事情。創業其實真的沒有那麼神聖,如果你沒有想清楚,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鄒光華在讀初中的時候,賣過方便麵,高中的時候賣過日記本,上了大學後,賣過體育用品。他逐年摸索,不斷積累經驗,最後把大學同學組織起來,在學校裏創建了一個營銷社團,再後來成立了大學生營銷聯盟,利用這些社團組織外場活動,繼續尋找創業機會,
“我們組織外場活動,時常要到學校周邊商家拉贊助,但是這些商家往往不願意做,因為在學校內的這些活動對商家的宣傳效果並不明顯。”鄒光華思考,如果聯合一些商家,發一些打折的會員卡,這樣學生與商家都會受益。
2013年5月,鄒光華聯合12家商戶印發了600多張會員卡,全部發送出去,這些商戶有餐廳、理髮店、KTV等,學生憑藉此卡可以享受折扣、免單等優惠。“商家向我反饋,會員卡制度開始效果很好,但是漸漸就不行了。”鄒光華仔細一調查,原來很多同學不是把卡弄丟了,就是搞不清楚這個卡到底應該怎麼用。
“必須要有一個固定的營銷平臺和數字化的會員機制,不斷更新會員消息,分享優惠折扣,”鄒光華選定了方向,他要建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的APP,助力學生校園生活。
鄒光華在大學裏所學的是測控,對計算機軟體開發沒有多少積累,他先是選擇外包公司開發軟體,結果被騙了五千多元,卻什麼也沒有搞出來。他尋找大學生合夥人聯合開發,最後弄出來的軟體不倫不類。
隨著畢業臨近,考研、就業相逼而來,團隊夥伴們來了一批,撤掉一批,堅持到最後的,只有幾個人。到2014年年底,鄒光華前後投資達到十八萬元以上,卻基本沒有盈利。
眼看同學們紛紛找到了工作,鄒光華也很焦慮,“有時我在想,我是不是太任性了?壓力真的很大。”一些不理解他的同學經常冷嘲熱諷地稱他為“大老闆”,每每遇此,他的心中都很不是滋味。
“我堅信能夠成功,所以一直在堅持。”鄒光華説,“我們上線的這款軟體,集校園生活與社交于一個平臺,同學們可以用它湊份子吃飯、唱歌,也可以交朋友,更可以享受商家的會員折扣,而且我們還一直升級,分享更好玩、實用的功能。因為是好東西,所以我堅信它一定能盈利。”
投資人建議:創業不要過度明星化
創業的門檻越來越低,如馬雲等成功者被渲染得近似神話,於是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涌入創業團隊,對於這種趨勢,北京華創盛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李漢生認為一定要審慎。
李漢生説:“現在有很多人本著一腔熱情去創業,但他們在思維、認識能力,包括在社會實踐經驗上都是不足的。作為投資人,在面對這些朋友的時候,我實際上在做一個加速的過程,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去學會思考,甚至是讓他們‘早死早超生’。”李漢生分析説,創業是殘酷的事情,許多處在種子期的項目,實際上很不完備,與其將來垮掉,還不如讓他們在萌芽期就‘死’掉。對於創業者而言,種子期的失敗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精一學社創始人、創業導師張紹鵬也對創業者提了一條建議,他認為,創業者在創業初始,應該多向有創業經驗的人請教,要注重團隊精神,不要自己一味蠻幹,有時候自己一直堅持的方向,很有可能是錯的。
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君認為,創業的門檻越來越低,於此相應,競爭的條件也越來越高。“我一直相信,選擇比行動更重要,只有選擇的方向是正確的,那麼多遠的路都不怕。”
秦君認為,創業者在創業之初,一定要看清楚行業的壁壘。當前互聯網創業,在中國大多數都是處於“紅海”領域,在“紅海行業”裏創業,如何找到自己的競爭力,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秦君強調,創業經濟時代引發了各種資本的加入,大家都在共同吹著一個氣泡,使創業變得神聖化了。其實創業本身就是一件很低調的事,不可以讓很多人拿這件事情去娛樂化、明星化,這會讓創業變得更加浮躁,而最終失去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