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新社倫敦12月12日電 (記者 周兆軍)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到來之際,旅日華人導演李纓執導的紀錄片《靖國神社》12日在英國上映。李纓導演與數百名英國觀眾就“戰爭與和平”的主題進行交流,英國觀眾則通過這部影片對靖國神社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靖國神社》是第一部以靖國神社為主角、直面靖國神社歷史的紀實電影,記錄發生在靖國神社的種種參拜現象和衝突故事,從多方視角呈現其矛盾性和複雜性。這部影片2008年在日本上映,並在柏林電影節、釜山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展映,獲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人道獎。
在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舉辦的《靖國神社》英國首映式上,導演李纓呼籲日本正視歷史。他表示,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明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一個人如何對待死亡,決定了他對生命的態度和哲學;一個國家如何面對戰死的軍人和戰爭的“負面遺産”,也決定了它未來對待和平的態度。
李纓説,靖國神社在戰爭中作為由軍隊掌管的國家神社,戰爭結束後雖然轉變為一個民間宗教法人機構,但它仍然沿襲著戰爭中給戰死軍人以名譽的祭祀,包括將東京審判中被處死的甲級戰犯供奉為與240多萬戰爭亡靈融為一體的“護國之神”,甚至在其戰爭博物館“遊就館”中也立場鮮明地沿襲著“大東亞聖戰”的歷史觀。這就不得不引起中國和韓國等被侵略過的國家對蘊涵在靖國神社參拜中的歷史觀及其“軍國主義亡靈”的警惕。
“柏林電影節新電影論壇前任主席格雷戈魯先生在與我的對談中指出,德國同樣有戰死軍人和遺屬,遺屬個人對戰死者的追悼在哪個國家都無可非議,但德國卻不存在對納粹軍人的公共紀念設施。相反,在德國存在的是對被屠殺的猶太人的紀念碑。”李纓説,日德兩國為什麼會有這種巨大差異?日本為什麼會存在這種與一個現代民主社會的世界和平價值觀矛盾重重的現象?這不得不引起世人的深思。
英國導演協會主席艾弗·本傑明説,《靖國神社》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它展示了日本社會的深層矛盾,可以幫助年輕一代加深對這段歷史的了解。
許多生活在英國的華人也前來觀看這部影片。倫敦華埠商會主席兼會長鄧柱廷表示,重溫歷史、正視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警醒,為了在銘記歷史的基礎上祈願和平,避免悲劇重演。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到來之際觀看這部影片,可以讓人們了解戰爭的殘酷本質,也對在戰爭中死難的中國同胞予以深深的緬懷。
這部影片在今後一個月中,將陸續在英國的倫敦、曼徹斯特、紐卡斯爾、利茲、愛丁堡、格拉斯哥等城市上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