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述評:中國技術助力南太島國發展

中國新聞新華網 2014年11月23日 15:3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傅雲威 劉鵬)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對斐濟進行國事訪問並同太平洋建交島國領導人舉行會晤之際,中國多年來對這些國家的技術援助和互利合作成就,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自1975年起向太平洋島國提供經濟技術援助,先後建設了近100個工業、農業、基礎設施和民用建築等項目,實施了農業、醫療、體育等多領域技術合作,提供了各類設備和物資,為這些國家培訓了4000多名管理和技術人才,對相關受援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援斐濟菌草技術項目就是近年來中國援助太平洋島國的典型項目之一。2009年11月,中斐兩國政府簽署了中國援助斐濟菌草項目換文協定。經過數年艱苦摸索,研究人 員已在當地建成年産菇300噸的簡易生産線,初步形成海島菌草業生産模式,並將同斐濟農業部合作建立“中國—太平洋(斐濟)菌草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援斐菌草技術項目專家組負責人林佔熺告訴新華社記者,菌草項目攻克了斐濟氣溫偏高、不利菌菇生長、影響菌菇質量的技術難題,結束了斐濟不能生産食用菌、藥用菌的歷史。這一項目對當地增加就業,發展農村經濟,消除貧困具有重要意義。

  斐濟農業部長伊尼亞·塞魯伊拉圖認為,菌草項目能夠使斐濟有效解決旱季飼料短缺問題,促進本國畜牧業發展,造福民生,減少牛奶、肉類進口。同時,菌菇生産能夠增加斐濟出口,提高斐濟民眾的收入。

  塞魯伊拉圖還説,即將建立的“中國—太平洋(斐濟)菌草技術研究中心”不僅將使斐濟受益,還能吸引其他太平洋島國到斐濟進行菌草研究開發工作。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菌草項目是新時期中國對南太平洋島國援助的一個縮影,但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外援的新特徵,那就是貼近受援國現實需求,注重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講求授人以漁、結果導向和可持續發展,追求惠民生、促發展“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近年來,中國積極支持太平洋島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視發展與太平洋島國的友好合作關係,支持其提出的旨在推進區域合作進程的“太平洋計劃”。

  自2006年首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以來,中國與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薩摩亞、湯加、密克羅尼西亞等國開展農漁 業技術合作;協助巴布亞新幾內亞進行瘧疾防治;分別向薩摩亞、瓦努阿圖、密克羅尼西亞、湯加、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派遣醫療隊,併為這些國家舉辦衛生官員、 醫院管理及醫藥研究人員培訓班。

  中國對南太島國的援助雖然規模有限,卻總能切中問題關鍵,效果實實在在,贏得了相關太平洋島國政府和民眾的熱情讚揚,加深了中國同南太各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據商務部對外援助司介紹,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中方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斷擴大對外援助規模。中國珍視與太平洋島國地 區各國業已存在的良好關係,並願在此基礎上與各國政府共同努力,不斷探討新的合作方式和領域,進一步擴大雙方經濟技術合作,並在此基礎上增進互利共贏的友好關係。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