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APEC藍”的余韻還飄蕩在北京天際,就又傳來中國將主辦2016年G20峰會的消息。由此産生三大猜想,且在這裡一一道來:
猜想一:作為主席國,中國將發揮什麼作用?
G20成員佔全球GDP的85%、人口的2/3以上,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成為協調全球經濟政策的最主要平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席國能獲得“主場外交”優勢,這一點,在剛剛閉幕的APEC雁棲湖會議期間,已一覽無遺。相信兩年以後的中國,只會做得更好。
G20從2011年戛納峰會後力推“三駕馬車”機制——每一年的主席國及其前後屆主席國,被稱為“三駕馬車”,它們將共同推動G20在前後年度間持續發揮作用。這就意味著,雖然後年中國才主辦G20峰會,但從明年起,中國將在2015、2016、2017年成為“三駕馬車”成員,連續三年在G20平臺上發揮特殊作用。
未來三年,G20各成員面對的最大共同難題,仍然是“怎麼增長+怎麼轉型”。G20峰會之起始,就是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在2015~2017年期間,正是全球經濟從國際金融危機重創下逐步復蘇、進而在深度轉型上全面發力的關鍵期。此時獲得一次主席國和三年“三駕馬車”角色,對於中國更多發揮復蘇推動者、轉型引導者作用,可謂恰逢其時。雖然APEC與G20兩個平臺有不同之處,但連續主辦兩次全球級的重要國際會議,中國的作用是連貫的、逐步增強的。
猜想二:如果峰會在北京開,“G20藍”值得期待不?
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成為2016年G20峰會主席國,而具體將在中國哪個城市舉辦,還未有定論。毫無疑問,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北京。對於發揮主席國政治影響力來説,在首都舉辦,應是幾率最大的選擇。
努力把“APEC藍”保持下去,不僅是習近平主席在APEC會議期間的表態,也已成為中國社會公眾的一份共同期待。幾天前北京市召開承辦APEC總結大會,市委書記郭金龍也明確提出了這個要求。如果僅僅把這看作是北京一個城市的事情,就把它看小了。對“APEC藍”的懷念和對“G20藍”的期待,本質上體現了中國公眾對更有質量發展、更有質量生活的渴望。
“APEC藍”
實事求是地説,“APEC藍”不可能輕鬆地保持下去。因為那裏面畢竟包含了若干特殊時期裏的極端措施。但一次“APEC藍”的形成,再次印證出,除了人為不可控制的風,降低燃煤消耗和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是解決大氣污染的兩個關鍵動作。幾天前習奧會達成的中美溫室氣體減排協議,將大大增加我國降低燃煤強度的內在壓力。倘若北京承辦G20峰會,不僅本次APEC會議周的幾乎所有設施可以很方便地再用一遍,而且能讓它成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一個具體推動力。
猜想三:如果峰會不在北京開,可能在哪?
在哪個地方具體承辦G20峰會,首先應是政治層面的判斷,其次才會考慮具體辦會條件。一次G20峰會的承辦工作量,不會比APEC會議周小。其間,參會人員大流量集中進出境,安保要求高,非國內一般中小城市可以輕鬆承載。北京之外,國內有條件把這活兒幹好的地方,還應有上海、廣州、成都等一線大城市,以及三亞這樣雖城市不太、但辦會設施相對充裕的“‘大’外之選”。
三亞在2011年曾承辦過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看上去並不吃力。相鄰一小時車程的博鰲小鎮,靠一年一度的博鰲論壇積累資源及經驗,完全可與三亞統籌調度,一起承擔舉辦重大國際會議的壓力。“三亞+博鰲”還有一個獨特好處——“APEC藍”,在這裡真真兒的習以為常。
由於在風景名勝區辦黨政部門會議已被嚴格限制或禁止,靠高密度舉辦黨政部門會議而養成一個新的“三亞+博鰲”,可能性並不大。換句話説,2016年G20峰會的承辦地之選,無外乎京、滬、穗、蓉或三亞博鰲。倘若殺出一匹黑馬,那只能算是政治家們出乎常人意料的一次特意之選了。
無論在哪舉辦,把它穩穩噹噹、大大方方、隆重合理地辦好才是關鍵,把主席國的積極作用發揮到位才是核心。
文 | 央視特約評論員 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