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外交“路線圖”:大格局彰顯大智慧

國際新聞人民網 2014年11月15日 21:2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11月15日至16日在澳大利亞布裏斯班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並於11月16日至23日對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進行國事訪問。外交部部長助理鄭澤光指出,這是習近平主席首次對大洋洲地區國家進行國事訪問。

  連同此次訪問在內,習近平在十八大後已對30個國家進行了國事訪問,另外還在2013年6月赴美國舉行了中美元首會晤。自去年3月22日首訪俄羅斯開始,習近平的足跡已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六個大洲,將“中國夢”和“世界夢”緊密相連,記錄了中國外交發展歷程的又一個新階段。

  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義利並舉擔重責

  在不久前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指出,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亞太發展前景取決於今天的決斷和行動。我們有責任為本地區人民創造和實現亞太夢想。

  “亞太夢想”是習近平近年來區域外交思路的又一個新理念。2013年3月的“開局之旅”起,習近平的外交活動,一半以上是圍繞周邊國家和區域合作組織。他在今年于上海舉行的亞信峰會上説:“‘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洲國家。”

  關於周邊國家和區域合作組織的外交理念,在習近平的外交“路線圖”中佔有大篇幅。在印尼,他提出要建設“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指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東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息息相關;在韓國,他提出要踐行正確“義利觀”,“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在蒙古,他回應“搭便車”論,歡迎周邊國家搭中國發展的列車;在印度,他強調要共創和諧的“亞洲世紀”……

  他向大國展現中國的願景。兩次訪俄達成多項合作,“高水平和特殊性”已成為中俄兩國領導人對雙邊關係性質最常用的表述;近期在北京與美國奧巴馬的會晤,又進一步在務實合作與管控分歧基礎上推動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他向小國表達中國的尊重。在陸地面積不足300平方公里的馬爾代夫,他實現了42年來中國元首的首訪,還不忘幽默提醒中國遊客不亂扔礦泉水瓶以保護環境;在坦桑尼亞,他特地感謝非洲人民説:“有的國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萬,向地震災區慷慨捐出200萬歐元,相當於人均1歐元。”

  他向世界表明了中國熱愛和平的信念。在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參與構建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在上海舉行的亞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並全面闡述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在北京召開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説:“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

  歷史腳步照進未來 “一帶一路”再出發

  如果説周邊國家是習近平外交“路線圖”中的“點”,那麼“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則是將這些點連接起來的“線”,勾畫了中國外交的新藍圖。2013年9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時,曾指著古絲綢之路的地圖右側一處説:“那裏是西安,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我的故鄉。”習近平主席將他對故鄉的深情和對祖國發展的夢想,寄託在這條擁有古老輝煌歷史的路上。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不久後,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願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今年3月,習近平在訪問歐洲時表示,要把中歐合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等重大洲際合作倡議結合起來,以構建亞歐大市場為目標,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9月,他在中俄蒙三國元首會晤時表示,我們可以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隨後,在訪問印度時,他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中提出,中國希望以“一帶一路”為雙翼,同南亞國家一道實現騰飛……

  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已成為習近平歷次出訪的重要目標。在今年11月8日舉行的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上,習近平強調,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

  習近平走出的這“一帶一路”,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

  ——它是古老中國輝煌歷史與先輩精神的延續。習近平指出,古絲綢之路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

  ——它是當今中國經濟崛起與民族復興的映照。《人民日報》曾刊文評論,“一帶一路”有利於我國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也讓周邊國家得益於我國改革開放紅利。在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上,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

  ——它也是未來中國和平發展與影響世界的設計。文化部部長蔡武在《求是》撰文稱,“一帶一路”構想有助於中國同沿線國家一道,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稱,“一帶一路”是特點鮮明的“頂層設計”,它把中國已有的對外合作的基礎和今後將要發展的方向更好的結合起來。

  中國夢想連接世界 人文魅力築友誼

  “中國夢”是始終貫穿于習近平治國理政過程中的重要理念,在他的外交“路線圖”中同樣貫穿始終。習近平的每一次外交活動,都傳播了“中國夢”的內涵,讓“中國夢”連接別國夢、共築世界夢。

  2013年6月,習近平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與奧巴馬總統舉行會晤時指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2014年3月,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週年紀念大會上説,中國夢是法國的機遇,希望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和法國夢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實現“中法夢”;2014年7月,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指出中國夢和拉美夢息息相通,“中拉雙方要勇於追夢、共同圓夢”;2014年9月,習近平在訪問斯裏蘭卡前,在該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寫道:“‘馬欣達願景’展現了斯裏蘭卡的強國富民夢,同中國人民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息息相通。”

  出訪首日在到訪國權威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闡述“中國夢”,已成為“習式外交”的一大標誌。昨日,習近平在澳大利亞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其中也介紹了中國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中國前駐新西蘭大使陳明明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多數中國國家主席通常是接受到訪國媒體採訪,而由總理髮表署名文章。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崔洪建教授則指出,在他國發表署名文章闡釋中國夢,旨在告訴國際社會中國未來發展方向,中國做什麼不做什麼,中國夢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給他國帶來怎樣的好處,解除他國對中國産生的憂慮,是一種內外相通的表達。

  外交部長王毅在談及習近平初次出訪時曾説:“習主席撫今追昔,從‘中國夢’談到‘非洲夢’、‘世界夢’,把中國人民的追求與世界人民的期盼連接在一起。習主席縱論古今,介紹我們的發展成就與經驗,展示了充分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習近平通過他對世界各國文化傳統的熟知與熟用,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夢”的無限可能。

  一方面,習近平熟知各國文化,理解和認同各國夢、“世界夢”,他在法國談伏爾泰,在印度談泰戈爾,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同樂手一起敲奏鋼鼓,在荷蘭與球星范德薩熱聊足球……

  另一方面,習近平致力於闡述“中國道路”,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在歷次出訪中,習近平每到一處都會掀起一股“中國熱”。

  在如上海亞信峰會、北京APEC會議這樣的“主場外交”中,習近平提出多項倡議,掌握國際話語權,更多發揮“主場優勢”。據外交部長王毅介紹,年度系列會議中,APEC各成員共提出超過100項合作倡議,其中半數以上是由中國提出,並得到各方支持。

  如果説“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共建“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踐行正確“義利觀”等觀點是“習式外交”在外交理念上的創新,那麼民間外交、“友情”外交、“走親戚”外交、“署名文章”外交這些媒體給歷次出訪貼上的各類標簽,則是“習式外交”在外交方式上的創新,都是中國外交新形象、新魅力的證明。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