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一帶一路”開啟全球互聯互通史的新篇章

中國新聞新華網 2014年10月09日 15:5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翟 崑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一系列的周邊外交活動中,提出了加強經濟合作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並一步步付諸實施,與我國“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相呼應,可謂實踐與理念並行,正在開闢中國周邊外交的新模式。

  “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全球互聯互通戰略。絲綢之路是個容易被全球接受的好概念。耿昇先生説,“‘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經濟、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條大動脈。”而“絲綢之路”的提法,最早是外國人的發明,後來被中國學者認同和採納,現已成為一個國際通用的學術名詞,遠遠超越了“路”的地理學範疇。因此,從古至今,從東到西,絲綢之路本身就是一部全球互聯互通史。全球互聯互通是全球化時代的根本特徵。任何一個國家的開放發展戰略,都可以視為全球互聯互通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形象概括和精煉整合,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提出的最高級和最重要的跨地區經濟合作倡議。“一帶”是從中國向歐亞大陸腹地及西部延展,“一路”是從中國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延展,“一帶”與“一路”對接,形同雄鷹展翅。創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的“五通”模式,即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或許就是中國對全球互聯互通的理解,是物質與精神,官方與民間,理念與實踐的互聯互通。因而可以説,“一帶一路”是全球互聯互通史在21世紀的延續,是促進全球互聯互通新演進的強勁動力。

  “一帶一路”是推動全球互聯互通的“中國模式”。“一帶一路”主張打通陸海戰略通道,通過實體項目的實施,推進區域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基礎市場的形成,促進廣泛的互聯互通,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共同形成有利於共同發展的貿易投資乃至人員、信息和資金移動的新規則,從根本上縮小經濟發展差距,糾正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後危機時代”全新的國際經濟合作新思維,確立符合世界經濟發展多樣性的合作新範式。在此過程中,中國將成為全球互聯互通的動力源和重要網絡節點。而“絲綢之路”戰略的全面展開,不僅有利於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第三方”有效用好地區資源形成廣泛利益的互聯互通。

  “一帶一路”需要創新全球互聯互通時代的“絲路外交”。從宏觀看,“一帶一路”是一個堪比“馬歇爾計劃”的周邊乃至全球的互聯互通工程,規模之巨,技術難度之大,安全形勢之複雜,前無古人。從微觀看,“一帶一路”上任何一個項目、任何一條公路、任何一個鄉村、任何一個人,牽一髮而動全局。從更綜合的角度看,如今的“一帶一路”,是包含了海陸空天網,以及心理世界的“絲綢之路”。可見,“一帶一路”是世界級水平的長線系統工程,需要世界級水平的長久戰略規劃和長期外交推動,有必要創新“絲路外交”。原則上,既要有整體的戰略遠景和規劃,又要有動態和階段性的形勢分析、風險管理和效果評估,力求每一步都恰當合理。理念上,高舉自柏拉圖到孫中山以來所形成的人文主義國際戰略旗幟,以理性、開放、包容、平等、合作的心態,發展全球互聯互通理論,傳播知識經濟和現代價值理念,強化文化與軟實力含義,讓沿路國家自覺接受中國的發展理念,主動借助“一帶一路”提振自身發展。機制上,實施統籌外交,綜合施策,帶動和強化國內各部門間的協調,發揮政府和民間的作用,創新治理體系,開展“公共外交”、“法制外交”、“規則外交”、“金融外交”。實踐上,強調“不畏艱難”的精神,強化國內外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協調與創增,兼顧從草根民眾到精英階層等各層次利益的訴求,將決策者、謀劃者、執行者、建設者、參與者、評估者整合成一個有機運作的整體,探知支持者、旁觀者、疑懼者、投機者、破壞者等的行動意圖。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有必要建立一個跨越國內外的綜合型智囊諮詢機制,其成員應來自官方、商家、産業、學界、金融、媒體、軍事與民間組織等多領域的人才。

  總而言之,“一帶一路”與“親誠惠容”互為表裏,相促並行,是新時期中國周邊外交模式的創新之舉。(作者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