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福州10月5日電(記者黃鵬飛)見到黃志麗,若不是這身制服,很難將眼前這個個頭不高、活潑愛笑的人與報紙上多次報道的“全國模範法官”對上號。
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很喜歡叫她“丫頭”、“妹子”,似乎她一直以來都是村裏的自家人,沒人會把她當做海報欄裏規規矩矩的模範人物。
“村裏的小矛盾糾紛比較多,她下去調解時,很少跟你講大道理,而是先坐下來,用當地的閩南語土話跟老人們聊天。”南坑街道農友村村委柯來山一直敬佩黃志麗的耐心,跟她相比,自己成了一個“糙漢子”。
“案結”、“事了”、“人和”,這是黃志麗和她的同事們一直追求的目標。
“法律是冰冷的,但法官應有溫度。”十多年來每天不斷接觸各種鄰里糾紛、父子矛盾、夫妻不和,黃志麗十分明白,“每個案子背後其實都是有情感的。人與人的情感本來就比較脆弱,互不退步走上法庭一判,就把原本已經岌岌可危的關係給強行割裂了。”
自2001年在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法院任助理審判員以來,黃志麗共審結民商事案件5034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投訴舉報,案件服判息訴率高達99.7%,當事人自動履行率達75%。
2012年6月,黃志麗所在的法院成立了“黃志麗法官工作室”。兩年多來,黃志麗和她的同事一共為群眾答疑解難474次,進社區法律服務134次,巡迴辦結案件94件,訴前聯動化解民事糾紛505件,其中涉老、涉婦、涉少等婚姻家庭糾紛達56.2%。
“剛開始跟這麼一個先進人物天天在一起,感覺她跟我們做一樣的事情,上一樣的班,也沒什麼不一樣啊!”薌城區法院副院長陳成剛説,“共事10多年,才發現她每件事都比別人更認真一點點,對老百姓更熱情一點點,10年下來,這麼多‘一點點’就讓她完全不一樣了。”
2011年夏天,案件當事人遊某懷有身孕又與嗜賭的丈夫鬧離婚,半夜跑到漳州大橋尋死。黃志麗淩晨兩點接到她的電話,二話不説趕往勸阻,兩人一起在雨夜裏談了兩個多小時。等到安頓好遊某回家,黃志麗才發現生病的老父親一直在客廳等著她。
“你是家裏的黑戶了,還知道回來啊?”父親假裝生起氣來。
“爸,那我到哪可以辦個暫住證呢?”
“出門左拐,電線桿上有。”父親打趣説。
調侃完後,黃志麗安頓好父親休息,自己一個人坐在客廳沙發上,眼淚簌簌地往下掉。
“有時也會累,有時也很難受。剛工作時天天都做噩夢,夢見走向法庭的路怎麼走也走不完。”經常加班,每天面對各種冷冰冰的社會恩怨,讓不少法官患上了抑鬱症,但這卻讓黃志麗更要強。“我不太喜歡把矛盾、難題推給上級或同事,那其實是一種懦弱、逃避。”黃志麗説。
“把一個案子做到位,大部分法官都沒問題,但堅持十年做到這樣,就不是誰都可以的了。”黃志麗的同事陳志榮説,“作為女性法官,她身上的那些‘細膩’和‘溫度’是我們所欠缺的。”
2010年,農民工許某從腳手架上摔下來,高位癱瘓,許某的妻子帶著許某向包工頭要賠償。黃志麗趕到時發現許某妻子忙著與包工頭糾纏,許某被扔在工地上,大小便失禁,無人照顧。出於本能,黃志麗拿出隨身的帕子幫許某擦去臉上的穢物,給他喂水。經過6個小時的調解,包工頭終於答應了賠償,許某被妻子帶回家養傷。
一年之後,黃志麗回訪許某,許某説:“當時我老婆對我這樣,我覺得不如死了算了,是你像親人一樣照顧我。我也報答不了你什麼,只能祝福你!”
辦案十多年來,正是這些樸素的話語,讓黃志麗覺得溫暖。
“有時就是這麼一句話,讓我覺得付出是值得的。”黃志麗説,“選擇了做法官,就註定要為民奉獻。能給人帶來溫暖,這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