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俄未能簽署天然氣供應協議。”美國彭博社20日緊盯中俄領導人峰會,迅速注意到這一點。英國廣播公司稱,“中俄油氣合作”是普京訪華重點,中俄有望簽署總量380億立方米、為期30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美國《外交政策》稱,這是一份“世紀合同”。
陪同普京訪華的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0日對記者説,“俄中可能隨時簽署俄對華供氣合同”他説,“天然氣問題取得很大進展,在確定價格方面還剩下需要研究完畢的一些問題,今天還將繼續。”路透社20日援引野村證券油氣研究負責人關榮樂的話説,“中國想把價格壓得更低一些,中國還有其他選擇,我認為對俄羅斯而言,如果僅因價格問題而達不成協議將是一個錯誤。”
“俄羅斯的油氣公司跟中國不同,儘管也有國家股,但私人股佔很大一部分,他們在價格和利益上的要求可能比較堅決。”中國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學者聞一20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説,“不管什麼樣的戰略合作關係,底線都是維護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中俄關係同樣如此。”俄新社20日晚間稱,中俄已簽署40多項合作項目。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週三普京出席亞信峰會時,可能會有更多協議簽署消息披露。
美國《外交政策》看上去想挑撥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該報19日刊文稱,“對於新簽署的中俄能源協議,一路笑到最後的將是中國人,而非俄羅斯人”。這篇文章寫道,表面上看,這似乎是雙贏的結果,俄羅斯有世界最大天然氣儲量,中國則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但俄中之間的能源貿易有限,中國石油進口的9%、天然氣進口的1%來自俄羅斯。中國渴望增加和多樣化其能源供應,擺脫對非洲和中東昂貴且不穩定的供應源的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別無選擇,只能做出價格“大讓步”。文章還稱,即便普京成功簽下中國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協議,莫斯科仍然沒有多少理由開香檳慶祝。對於一個與西方的關係迅速惡化的國家來説,這個協議不是出路。
“歐亞大陸上至關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管道縱橫交錯,而中俄之間金額1萬億美元的天然氣合同將是‘一個終極的管道斯坦’,”美國《赫芬頓郵報》19日稱,它就像一批真正的煙花,用以“慶祝一個正在形成的歐亞新世紀”。【環球時報赴上海特派記者 邱永崢 環球時報駐日本、美國、俄羅斯記者 藍雅歌 蕭達 劉豐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汪析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