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和以前比起來,這一年的網絡環境好多了、乾淨多了。”兩會中,當記者與代表委員們提到網絡的相關問題時,他們的第一句話幾乎內容一樣。對於一年多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在其直接領導下,國家網信辦網絡管理和建設方面的“強勢”,不吝稱讚。
“這一年,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政府加大了治理的力度。”全國政協委員、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剛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從今年的總理政府報告中也能看出對互聯網領域相關成績的肯定和對未來網絡空間規範和發展的重視。”
“去年以來,國家加大對網絡謠言和網絡敲詐的打擊力度,網絡生態向好。”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金馬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澤林説,“網絡融入我們的生活,網絡的規法關乎社會方方面面,必須加大對網絡的依法管理。”
“‘網絡新政’名副其實。”全國政協委員王曉玉告訴記者,在小組成立前,網絡管理九龍治水,網絡亂象多:造謠、謾罵、詐騙、色情、暴力等,就像脫離于現實世界一樣的自由、無序。“這一年,我注意到了國家網信辦對網絡的治理可謂有決心、有方法、有效果。”
一年多來,國家網信辦相繼推出“微信十條”“賬號十條”等一系列規定,兩高出臺相關打擊網絡謠言及利用網絡實施誹謗入罪的司法解釋,多家相關部委協同開展了打擊“偽基站”“凈網2014”等20多項專項治理行動,收到明顯成效。也因此,民眾對政府治理成效的信心大增,期望也更高。
“現在大家每天都上網,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網絡生態環境變好了,有進步了。”在電梯裏,記者偶遇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對於記者的這個問題,他很感興趣,與記者邊走邊聊。
“你不覺得現在大家的自我保護意識有所提高嗎?這實際也是網絡治理的一個進步,相關信息傳播到位了。”李稻葵説。
説到他的自我保護意識,李稻葵笑著説,“我是學者,不是搞行為藝術的。我不想在經濟學的範圍之外被人講,所以我有很強的避免被炒作的意識。”由此,就部分企業和個人利用網絡炒作這個話題,李稻葵表示,這對網絡環境的清朗也是一種“霾”,希望網絡管理部門也能有所舉措。
“大家有自我保護意識是進步,同時,政府方面也要有相應的立法保護。我建議能不能抓一些典型案例,就是網絡上‘看起來合理但實際違法’的事情,簡單説,就是你善意的傳播也會給別人造成困擾。這樣的案例出來後,可以提醒大家。”李稻葵説。
“作為一個商人,我為什麼特別關心網絡立法?因為我所在的商會成員有上千家,經常‘體會’網絡上的事。網絡謠言、網絡詐騙、信息洩露等亂象,威脅著互聯網的健康發展,也傷害了企業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民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幫喜告訴記者,“這一年,我真切地感受到網絡空間清朗了,對政府治理更有了信心。接下來,希望政府繼續給力,再加把勁兒。”、
何幫喜進一步解釋説,雖然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司法解釋、管理規定等起到了彌補網絡法律缺位的效果,如關於網絡謠言的認定與處罰,最高法出臺信息網絡侵權司法解釋明確‘人肉搜索’等網絡行為要承擔侵權責任等。但這不能作為網絡法治化建設的常態手段。何幫喜説,“只有推進和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互聯網法律體系,才能增強依法治網的力度、精度、信度。”
何幫喜告訴記者,他今年的議案就是有關互聯網立法。“我有具體的建議,比如立法機關要整合現有涉及網絡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立法調研工作;要在基於實踐和借鑒他國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儘快出臺國家層面的互聯網信息安全法律,既可以綜合立法,也可以單獨立法。”
“現在網絡變化太快了,犯罪分子的手段變化也快了,所以希望政府的治理手段也能與時俱進,並且要出重拳治理。”潘剛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舉個例子,現在有一些律師假裝站在正義的角度胡説八道,對部分企業就會造成危害。你怎麼去追究他呢?現在網絡犯罪成本低,追究成本高,所以很多人有恃無恐。即使追究了,時間很長還不説,對造成後果的評估工作也很難、也滯後。”
潘剛説,他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只要有人對企業或個人發過一條虛假的消息,網上就一直存在。“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這樣會誤導民眾。當時或許沒有影響,一兩年後網上還能找到,企業或者個人躺著就中槍,很無奈。”
既要打擊網絡犯罪,又要維護網絡活力;既要保證網絡生態環境的“山清水秀”,又要保障互聯網的健康發展……政府治理網絡,著實擔子不輕,任務繁重。但是,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離不開乾淨清朗的網絡環境,這是民眾對政府的殷切期待,也是政府將面對的挑戰。
“網絡是一種全新的信息交換技術,其對輿論生態的影響尤其深遠。”全國人大代表、西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陳克恭表示,政府在探索網絡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和經驗,期待國家網信辦繼續大步向前,使網絡生態向著有利於社會和諧的方向發展。“我們期待,更對政府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