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八家篆刻作品的鑒賞與收藏 (2003年10月28日)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藝術品投資》節目。眾所週知前不久,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評選結果揭曉了,一枚中國印的圖案最終被確定為會徽的標誌。這不僅讓篆刻藝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更讓人們領略到中國篆刻的魅力。作為我國一門古老的藝術,篆刻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進入明清以後,隨著文人和篆刻的有機結合,篆刻這門藝術得到了質的飛躍,這不但讓作為載體的印章成為文人雅士的必備之物,還産生了眾多的流派和名家,其中西泠八家就是比較有影響的一個群體。那麼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就為觀眾朋友介紹他們篆刻作品的鑒賞與收藏。
解説:在我國的明清時期,由於印材的變革等原因,印壇逐漸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氣象,並隨之崛起了燦爛的流派印章。其中清代中期,由丁敬、蔣仁、黃易、奚岡和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八人組成的西泠八家,就是最有影響的篆刻群體之一,而開創這一嶄新面貌的就是丁敬。
陳振濂:丁敬的出現就是説它使得文人的很自由的那樣一種印風,開始逐漸向一種學者風靠攏,這個是在整個印學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一開始的時候是他第一個,他個人在做這方面的嘗試,當然他的背景是和乾隆和嘉慶的時候,考古還有學術上的考據學,這些方面的興盛是同步的。因此丁敬的出現,我覺得首先它是一個有一個學術背景,其次就是它的嘗試的方向,又是在整個的印學史上,又是一種非常新的方向,它是這麼兩個因素結合起來,就使得他非常被關注,以及被後人所擁戴。
解説:在西泠八家的八個人中,人們一般習慣把丁敬、蔣仁、黃易、奚岡四個人稱為前四家。他們的篆刻基本還是吸收漢印那種方式非常自由,非常活潑的風格,應該説他們地道和純真的程度也非常地明顯。而後四家的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人的篆刻雖然總體還是沿襲前人的風格,但細微之處還是有所變化。
陳振濂:在我們現在研究篆刻的人看來,就是前四家的時候它因為剛剛處在一種新的印章流派和風格探索的過程中所以他比較的自由,那麼在這種方式在後四家,特別是在後四家的最後兩家,就是趙之琛和錢松這兩家它就開始有一定程度上的程式化的傾向,它就是前四家做出來的那種模式,它從漢印從古印裏面吸收出來的那些東西,那些東西在前四家印章裏面,是非常活潑的,到了後四家他因為是繼承前代的東西,所以他就會找其中,比較典型的幾種樣式,來做他的固定的風格,所以在後四家,特別是在後四家的趙之琛和錢松這兩家裏面已經有明顯的感覺,就是它有點板,有點固定。
解説:作為清代最具影響的一個篆刻群體,西泠八家的作品在當時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如今在藝術品市場上,他們作品的成交情況在眾多印章中也是格外搶眼。雖然西泠八家作品的數量眾多,風格也有所不同,但從收藏和投資的角度看,大的方向還是比較鮮明的。
陳振濂:在西泠八家的收藏裏面,原則上應該是前四家的東西,應該是更受重視的,因為前四家和後四家有個很大特點,就是前四家是開宗一派,他們當時在走的一條學者化這樣一條道路的時候,他是前面沒有模式讓它去遵照的,他必須去自己去趟出這條路來,所以從藝術性的角度來説前四家就是丁敬、蔣仁奚岡和黃易這四家,應該是最有意思的。那麼後四家相比之下,應該是二陳,就是陳豫鐘和陳鴻壽,他們的印章,因為流傳相對少一點,所以他們也是會比較受關注的。八家裏面可能印章流傳比較多的,然後關注度相對來説低一點可能就是趙之琛,主要一個是他的印章很多,流傳的也很多,他畢生刻印刻的上萬,印章非常多,除此 還有一個就是他那個時代在刻印的時候,就是各種應酬的印章,就是這樣的情況也比較多,所以就是他應用的,社會的應用面,他要比其它六家要大一點,所以這個八家裏面可能是他的收藏價值會略遜 于其它幾家。
解説:在藝術品市場上,西泠後四家中裏的陳鴻壽屬於一個比較特殊的個體。由於他曾與楊彭年合作製作了大量的紫砂壺,也就是著名的"曼生壺",因此他也為更多的收藏愛好者所了解,作品得到更多的關注,成交比較突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