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發展農業生産,保證糧食安全,離不開健康肥沃的土地,也離不開優良的品種、先進的農業機械、農業技術,但更離不開的是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迎春花、玉蘭花、桃花次第開放,芳菲四月天,伴隨著越來越濃的春意,我國的農業生産也從南向北漸次進入高潮。農業部的農情調度顯示,截至3月下旬,華南早稻和西南中稻進入播種育秧期,西北春小麥陸續開始播種,東北水稻大棚育秧已準備就緒,春耕備耕進展較為順利。
但是,春耕備耕過程中,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關注。有媒體近日調查發現,在國內部分糧食主産區,有些種糧大戶在減少種植面積,有些則乾脆退掉了租來的土地。雖然這些種糧大戶所處地區不同、種植品種也有區別,但幾乎都面臨著種植成本上升、糧價下跌導致的收益下降,甚至虧本。
應當説,一段時間以來,在務工收益和務農收益的對比之下,選擇留守土地並願意擴大種植規模的人,他們對於土地的熱愛,以及對於自身種糧技術的信心固然值得肯定。但是,更能激發大戶們種糧積極性的,還是在眾多強農富農惠農政策促動下,規模經營帶來的可觀收益。在過去的採訪中,單靠種水稻或是玉米年收入幾十萬甚至過百萬的大戶們,筆者也多次遇到。
所以,當種糧收益出現下跌,甚至入不敷出時,他們的種糧積極性勢必受到影響。而縮減規模或是“退租”也是他們降低損失、規避風險的理性選擇。作為市場經營主體,這些大戶的行為選擇可以理解,但這種苗頭性的傾向卻不能輕視。因為如若這種情形大範圍出現或是長此以往,既會給我國糧食生産來之不易的好形勢帶來影響,也會給國家糧食安全埋下隱患。
發展農業生産,保證糧食安全,離不開健康肥沃的土地,也離不開優良的品種、先進的農業機械、農業技術,但更離不開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農民的生産積極性一旦受到影響,恢復起來真的沒那麼簡單。而在新的生産形勢下,更應當進一步穩定和激發的,則是像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的生産積極性,既因為他們的帶動和示範作用更強,更因為他們是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的主要産能基礎。
激發種糧大戶等的生産積極性,除了要讓他們體會到職業的榮譽感,更要讓他們有穩定的“獲得感”,覺得種糧有利可圖。如此,則一方面應當進一步強化支持鼓勵政策的精準性及政策效能,在補貼方面注意普惠和特惠相結合,保證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真正能讓多種糧者多受益;在生産經營方面,幫助他們研究市場,調整結構,注意“降成本”和“補短板”相結合,提高機械化程度,將過高的人工成本降下來,增加水電路等的投入,將基礎設施的短板補上去。另一方面,應當儘快完善糧食收儲制度及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配套方案,縮短市場波動給種糧人帶來的陣痛時間。
眼下,桃花還未盛極,丁香也已綻放,希望種糧大戶們能儘早舒展眉頭,品味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