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眼下,春暖花開,春耕在即。在希望的田野上,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也疾步前行。“互聯網+”將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強力加速器,“互聯網+”將有力促進農業資源、生産、科技等各方面信息全方位迅速滲透到農村一線,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盲目生産和農産品滯銷等問題。
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的應用,更能有效地推動各類農業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提高農業生産經營的科學化水平,降低生産經營成本。同時,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可以提高農業各環節的智慧化程度,提高生産率,甚至實現“環境可測、生産可控、質量可溯、供需可知”,推進農業生産標準化,有助於解決食品安全這一老大難問題。
最近,吉林省返鄉創業聯盟的女大學生的創業故事火了起來。這些女大學生搞養殖、搞稻米種植,通過淘寶店、微店營銷,在黑土地上闖出一片天。她們的故事反映出“互聯網+”給農村、農業帶來的活力。但這些姑娘也透露了“互聯網+”在農村起步的艱難、與農業結合的艱辛。農村發展離不開互聯網,離不開電子商務,但農民負擔不起前期開店及相關費用,自己又不懂,農村電商物流成本高且不便利。
目前,農業分散經營的傳統性特徵尤其突出。作為政協委員,在調研中跟農民座談也發現他們對“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興趣並不濃厚,更多農民知道上網,卻不知道如何讓互聯網融入農業生産。很多農村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也非常薄弱。在農村,光纖入戶覆蓋的“最後一公里”還未暢通;受制于交通條件、人才缺失,廣大農村的物流基礎設施和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也遠遠達不到要求。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採取綜合性措施紮實推進。既要促進觀念和意識的轉變,推動農業各類經營主體樹立互聯網意識,特別要讓農民了解互聯網,還應注重頂層設計,各地政府制定明確的行動規劃,突破部門、行業界限和體制性障礙,充分利用各類基礎設施和信息平台資源,實現基礎設施共建,信息資源共享,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業務協作協同,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同時應進一步推進移動通信、寬帶、電腦、智慧手機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在廣大農村的普及,實現光纖到農戶的全覆蓋,要進一步降低信息資費標準,讓廣大農民都願意用、用得起、用出效益。此外,推進“互聯網+”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迫切需要一批既懂現代信息又懂現代農業和市場營銷的複合型服務人才。因此,建議建立農業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培養一批應用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同時,通過人才引進政策和待遇落實機制,吸引專家學者、高校畢業生等網絡信息人才投身“互聯網+”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