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些地方供銷社發展緩慢,被人稱為“明日黃花”。前些日子聽説,寧夏西海固的彭陽供銷社搞得風生水起,不僅引領農民實現致富,供銷社自身的年營業額也突破3000萬元。記者決定一探究竟。
彭陽縣新集鄉供銷社坐落在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院落裏,院子裏超市、會議室、培訓室、庫房等一字排開,幾十個農民進進出出。“現在時辰還早,一會兒來這兒的鄉親們會更多。”村民張鵬告訴記者。
彭陽縣供銷社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鄧志儒告訴記者:“我們縣供銷社與其他地方一樣,改革開放後職能逐漸弱化,2003年正式退出事業編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面臨著‘關門回家種地’的困境。”鄧志儒繼續説,回想起來,他們能幹到如今的樣子,主要是把握住了幾個機遇,幹了幾件漂亮的事。
服務“三農”敢於較真。近年來,彭陽縣供銷社抓住國家大力推動“三農”發展的機遇,在全縣12個鄉鎮鋪設了87個網點,為全縣廣大農民供應化肥、農藥等物資。在與其他農資市場主體的競爭中,彭陽縣供銷社保證農資貨真價實,一心一意為農民服務,很快就贏得一片天地。
2008年以來,彭陽縣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辣椒産業。該縣供銷社意識到,農民發展新産業迫切需要開拓新市場。“我們及時建立起辣椒協會,建立起150人的經紀人團隊。很快,彭陽辣椒在國內打開了市場。”鄧志儒説,“我們將縣裏獎勵給供銷社的40萬元資金,全部投入到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在12個鄉鎮建立了4個大型連鎖超市、80個小賣部。”
金融服務善於搶先。2014年,彭陽縣供銷社組織5個農業專業合作社集資50萬元,建立起西海固首個金融互助機構,為農民提供種、養、銷等方面的貸款。
“互聯網+”做到超前。去年3月,彭陽縣供銷社與北京“1畝田”公司簽訂框架協議,註冊成立了彭陽瑞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秋天的時候,彭陽的辣椒通過互聯網從甘肅周邊賣到了武漢、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去年我加入‘1畝田’的網絡信息群,把辣椒銷售信息發佈到網上。兩天后,廣州客商就打來電話,價格比我們這裡高一倍。”張鵬説。
談及未來,彭陽供銷社主任黃彥忠説:“農村是廣闊天地,農民需要我們做的事有很多。今年我們要建立3個金融互助機構,建設3個農産品批發市場,3個果蔬冷庫……”
供銷社,在一些人的眼裏已經有些陌生,然而在六盤山腳下的彭陽縣,這個“明日黃花”已變得很亮麗。彭陽縣供銷社一路走來,把住了農村發展的脈搏,盡心盡力為農民服務,獲得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