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世界上大部分貧困人口分佈在農村,我國也還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我國政府已提出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信息化在促進農村教育和提高農村人口素質,促進農村發展與轉型,從而實現對農村人口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需求側拉動與供給側推動
與全球趨勢相同,我國的農村人口總數和佔比也逐年下降。但是,由於人口基數大,我國農村人口、農村就業人口和農民工群體巨大,教育承擔著提升這些人的素質和技能開發的重要使命。從農村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側來説,涉及本地農民和農民工如何在農村“留得住、用得上”;外出農民工如何“提升技能、提高收入”;隨之而來的還有農村兒童,特別是寄宿兒童、留守兒童、隨遷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而且,隨著信息技術在農業種、養殖生産經營、涉農企業和非農經濟領域、農村社會服務事業、農村行政管理中的應用,必然需要大量的紮根農村或服務農村的信息化專門人才。從供給側來説,農村教育信息化工程要讓不容易獲得優質教育資源、或難於接受學校教育的處境不利群體,都能夠享受高質量的教育,從而惠及更廣泛的人群。
重點支持西部和農村校
囿于多種因素,如比較落後甚至貧困的經濟條件、工學矛盾和時間成本、較大的投入和還不明顯的實際效果,農民和農民工接受信息化培訓和技能開發的動機和需求並沒有那麼強烈;農村社區和學校教育系統基數龐大、現狀複雜,面向農村師生、農民和農民工開展大規模和個性化教育與培訓的基礎條件並不具備,或者成本太高。面對這些挑戰,中央和地方政府、學校和師生,以及企業家、專家等,都將應用作為推動教育信息化的主線,實事求是地關照不同地區、不同類別的差異,重點對西部和農村學校進行了支持。
例如,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和“三通兩平臺”將優質資源送到廣大農村地區,讓億萬農村學生能夠與城市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累計招生50多萬人,為農村培養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農民大學生。清華大學&&實施的“遠程教育扶貧”項目,使清華課堂走進邊遠貧困鄉村。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遠程教育面向油區礦區,為能源行業培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緊缺應用型人才。
近期,《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求學圓夢行動”實施方案》出臺,落實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完成2100萬人次以上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任務”,提升農民工學歷層次、技術技能及文化素質,暢通其發展上升通道,更好地服務“脫貧攻堅”。
農村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路徑
從硬體設備到智慧校園。農村教育信息化不能局限于建設校園網、多媒體網絡教室和配置計算機、平板電腦,還要從智慧教育的角度建設智慧校園,形成智慧學習環境,特別是更適合農村地區的移動學習和服務環境。在有限的經費條件下,不強求都建設成實體的硬體環境,基於軟體系統支持和“雲”環境亦可實現虛擬現實智慧教室。
從資源建設到整合共享。整合資源先從整合資源中心開始,打破現有條塊分割、垂直分級的資源建設和管理模式。將資源的選擇權和經費使用權直接交給學校和師生用戶,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或資源超市,尤其是更適合農村師生、農民和農民工的特色資源,從而實現用戶主動生産、傳播、交易和應用數字資源。
從課堂學習到移動學習。信息化教學應用的主陣地是課堂,考慮時間成本和付費意願,也要關注課堂外教育、創客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和混合式學習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思維和行動都要發生改變,從時間和技術上解放和服務師生。
從遠程教師培訓到專業發展。專業化發展體系和支持服務體系應該貫穿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包括建設教師教育“慕課”。同樣,還不能忽略教師教育機構的能力建設,校本培訓和研修、教師教育機構形成的網絡聯盟組織、教師自發組織的網上社區、企業參與建設的教師繼續教育平臺也要發揮更實際的作用。
從電子政務到公共服務。信息化管理能夠提高效率,還要求提高服務水平,從公共服務的視角實現“大數據+大平臺+大應用”。建設好教育大數據中心,重點要做好教育數據採集、統計、分析和預測工作,讓用戶主動參與其中,與具體業務結合,並避免産生數據負擔。
在教育信息化全球行動中,我國應與各國、各國際組織等共同合作推進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村教育信息化發展,進而實現農村發展與轉型,如提出政策框架和全球倡議,開展高層政策對話,培養國際化人才,支持和參與全球行動,加強全球網絡聯絡,開展國際比較研究,開放和共享教育信息資源等。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的項目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