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這兩天,種玉米的朋友又多了一件大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昨天(3月28日)召開媒體通氣會,正式宣佈:
2016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
眼看著這些地區就要春耕生産,玉米種植戶該怎樣看懂國家這一調整呢?
一、什麼是“市場化收購”加“補貼”?
一方面,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調節生産和需求,生産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
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産者補貼制度,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由地方政府統籌補貼資金兌付到生産者,以保持優勢産區玉米種植收益基本穩定。具體補貼辦法將報國務院批准對外公佈實施,保障農民合理收益。
二、農民可以怎麼理解這個大調整?
剛才的政策表達比較書面,説白了,就是下面這四句話:
1. 玉米臨儲取消已成定局,國家不再是收購玉米的主力軍。
2. 國家設置了托底收購價。
3. 國家玉米補貼將會直接給付到生産者手中。
4. 未來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玉米將進行市場化收購。
兩大原則:
市場定價、價補分離
兩個落腳點:
保障農民合理收益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三、玉米政策是不是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地步?
據國家發改委負責人介紹,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是由我國當前糧食面臨的形勢決定的。
2015年,全國玉米産量4491.6億斤,同比增加178.7億斤,消費量在3500億斤左右,國內玉米階段性過剩特徵明顯。與此同時,從2007年起,國家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雖然去年的臨儲價格下調,但國內外每噸價差高達600多元。而且,玉米庫存不斷增加,安全儲糧壓力較大。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表示,玉米臨儲政策調整勢在必行:“庫存高企、財政負擔加劇,國內外價差較大,收儲和進口壓力逐步增大,用糧企業經營困難突出,不利於生産穩定發展、市場平穩運行和農民持續增收。”
四、從政府到農戶都要做出哪些相應的調整?
第一,隨行就市,調整種植結構。從今年起的五年內,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要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內蒙古計劃調整玉米種植面積1000萬畝,適度減少籽粒玉米推進糧改飼增加青儲飼料玉米,提高優勢區域玉米的産能。壓減後的耕地,主要種植小麥、大豆、水稻等經濟作物。
第二,市場化收購不等於政府“大撒把”。政府應在發揮好市場作用的同時,在組織引導、産業扶持等方面有所作為,還要認真落實好補貼資金,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第三,農民朋友應及時了解政策信息,以便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利益。
特別提醒:
大家下一步應特別關注的是:
1. 國家設置的托底收購價是多少?
2. 國家的補貼額度是多少?
3. 國家的補貼發放程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