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上海長江刀魚價格較去年翻番

三農 新華社 2016年03月28日 11: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三月江刀”肉肥味美,但如今再想嘗上一口“鮮”,並不容易。

  目前,在上海市場上,2兩以上的正宗長江刀魚已經賣到6000元左右一斤,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可謂金貴,而産量奇低顯然是最主要的原因。

  崇明縣團結沙漁港,是上海最大的刀魚産地。記者25日走訪看到,儘管是中午時分,漁港內也停泊著眾多捕撈刀魚的漁船。漁民告訴記者,今年3月入江開捕以來,漁獲很不理想,一網上來寥寥數條,大多還是一兩左右的“毛刀”,加上近來長江口連日大風吹壞了漁具,也使大家的捕魚熱情不高。

  “我的漁船在漁場作業四五天,僅收穫8條2兩以上的‘大刀’,還不到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在20年前,一條船出去一次,甚至能捕上1000斤!”江蘇籍漁民王世平説,到目前為止,整個漁港“捕刀”的總量大約六七百斤,“大刀”估計只有幾十斤。

  量少自然價升。記者在漁港了解到,這兩天從長江口岸捕撈到的江刀以2兩個頭為價格分水嶺,2兩以下、1.5兩以上的收購價在每斤1200元至1500左右,2兩以上的則高達4500元至5000元。因此,市場上賣出6000元以上的高價,並不奇怪。

  何況,花高價也未必能吃到新鮮江刀。有漁民透露,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刀魚,有些是往年捕撈後冷凍處理的“陳年刀”,有些是冒充長江刀魚的“海刀”“湖刀”“錢塘江刀”。“‘江刀’紅嘴黃背、背部寬厚、肉質豐滿,‘海刀’則頭大體薄。最重要的是味道和口感的差別,江刀味極鮮美、肉如豆腐,海刀則沒有魚骨綿軟的特徵,消費者有時難以分辨。”漁民王東升説。

  在王東升看來,今年刀魚稀缺主要與南方天氣寒冷有關。“江水溫度低,漁汛就來得晚。另外,去年‘大刀’的捕獲量非常可觀,今年就會以‘小刀’為主。”儘管他堅持漁汛仍有“大小年”之分,今年是“小年”,但他也承認,那個“一網上來一兩百斤江刀”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據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統計,1973年長江流域沿岸長江刀魚産量為3750噸,到1983年約為370噸,2002年後其産量不足百噸,2010年為80噸,2011年為12噸。數據已經證明,長江刀魚數量的減少是不爭的事實。

  上海海洋大學魚類研究室主任、中國魚類學會副理事長唐文喬認為,刀魚資源的衰減主要還是因為“人”。捕撈強度大、江岸工廠污染及船舶排污、通江湖區改造、長江流域水利設施建設等等因素,都惡化了刀魚的生存環境,造成種群的衰退。

  “我們走訪看到,個別貪心漁民還在使用漁政部門所禁止的漁具,有些網網眼極密,從江底拉到江面,大小魚通吃,一次收網能有上百斤刀魚,這對刀魚來説是毀滅性的。”唐文喬説。

  前不久,農業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水生野生動物調整方案公開徵求意見,刀魚位列其中。一旦刀魚被列入名錄,捕撈江刀或涉嫌違法。而部分商家對今年是江刀“最後一捕”的惡意炒作,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價格。

  唐文喬認為,無論刀魚能否“全面禁捕”,對長江漁業的生態保護都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要降低捕撈強度,科學、嚴格管控捕撈空間,從嚴整治非法捕撈,給洄遊魚類留出通道。同時要依法懲處江岸各類排污行為,加強灘塗、濕地保護,落實生態責任,優化魚類生存環境。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