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一畝三分地”如何養活農民?

三農 海南日報 2016年03月25日 10:5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又是一年春分時節,全國從北到南,進入春耕,而在海南,一車車瓜果蔬菜已經成熟,跨過瓊州海峽,送到全國各地人民的餐桌上。

  農業,這一古老的産業,伴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面臨著一個又一個新的問題和困境。一方面,無論是農民還是城市居民,均離不開農業;而另一方面,中國農業已難以“養活”農民。

  農業的問題在哪?解農業困境,應該採取何種模式?是現代化大農場規模經營,還是小農經濟?如何盤活農村資源、激活農業?今天,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農業的問題與出路”分論壇上,來自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進行了探討。

  農産品質與量要並重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現在全球每天仍有數以億計的人餓著肚子。

  我們的糧食到底夠不夠吃?

  “我們的糧食足夠多,問題是沒有在全球得到很好的分配。”嘉吉全球執行副總裁ToddHALL表示,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96億人要吃飯。“我們土地和資源都是足夠的,我們也可以喂飽這96億人,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恰當的地區種植糧食,促進貿易。”

  全球基金會秘書長SteveHOWARD説:“近期都不會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但是我們還是要看到消費者對食物需求的不斷變化。現在農産品質量是一個大的挑戰。”

  澳大利亞FMG集團董事長AndrewFORREST認為,全球應該建立農産品質量標準,並推行可追溯系統,讓消費者知道農産品是在哪生産、如何生産的。

  小農與大農可以並存

  當城市居民在考慮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時,農民則在為自己的生計而苦惱。當前的中國,農業“養不起”農民,導致農村勞動力流失,也産生了一系列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理事長溫鐵軍説,在中國,農業不僅是商業活動,也是我們的文化、社交生活。而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農業,是所謂第一工業,對農業進行商業化、金融化。

  “中國農業主要是小農經濟,而且小農經濟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大批的農民進城,小農經濟的社會結構開始變化、流失。”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StephenGROFF説。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現在中國正從小農向中農、大農方向邁進過程中。今後會有相當多的大農,但仍然會有一部分小農。但是這個小農經濟,是如中國台灣和日本等地一樣,是兼職化的、精緻化的、特色化的,跟農家特色服務方式結合起來,這就是中國農村未來發展的方向。

  農業發展需要城市反哺

  “中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大量的成本是由農村承擔的。”溫鐵軍説,農村看似很落後,農民比城市居民更貧困,原因是工業化成本由農民承擔了。

  進入新時期,中國“三農”面臨著困境,需要城市反哺。StephenGROFF認為,一方面要照顧好離開農村去城市的農民工,要給他們提供機會,包括教育、醫療保險、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讓更多資源投向農村,要把技術、資金、激勵機制送到農民手裏,讓他們有理由待在農村。

  “在國家支持農民掌握新技能新知識的同時,也需要企業下鄉,帶動農民發展。當然,企業下鄉,也需要適應變化,要從傳統的生産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變。”劉永好説,“我們企業就在轉型,我們向農民提供技術、金融、市場和養殖全體系綜合服務,而農民則從事養殖環節,實現雙方共贏。”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