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重慶力推水稻生態育秧技術

三農 農民日報 2016年03月24日 08: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水稻綠色生態育秧技術的營養土製備作業。

  本報記者鄧俐實習生王蓁文/圖

  “這不是傳統的農膜,而是無紡布,通風透氣還能吸水,而且無紡布的殘片對土壤污染小。”近日,重慶市水稻育秧新技術現場培訓會在江津區黃莊現代糧油科技示範園區舉行,到現場學習的部分區縣農技人員和種糧大戶對水稻綠色生態育秧技術産生了濃厚興趣。

  據介紹,綠色生態育秧包括綠色生態旱育秧、旱育毯苗機插秧、旱育無盤拋秧、旱育塑盤拋秧等。其核心就是沼渣培肥苗床、沼液浸種、無紡布覆蓋。在播種前25天左右,就要在苗床上施加了沼渣和過磷酸鈣,通過堆積蓋膜發酵漚制來培肥苗床土。種子經曬種、選種後,在播前需用中層沼液按1:1兌水或用原液浸種36小時。播種覆土後,先在廂面平鋪一層超微膜,然後再搭拱棚覆蓋無紡布。

  “秧好半年糧。”市農技推廣總站研究員郭鳳介紹,無紡布通風透氣又吸水,可以降低高溫燒苗的風險,雨水也可以滲透進來,不需要人工揭布來進行水分管理。採用綠色生態育秧技術,可以節省4個以上的育苗用工;加上節水等優勢,每畝節約育秧成本在50元以上,而且比農膜覆蓋出苗率高,分蘗多,長勢強,莖稈粗壯,能更有效地利用養分,為高産打下良好的基礎。

  “2015年試驗結果證明,使用該項技術後,一般每畝增産26.8-97.2公斤,增産達5%-10%。”郭鳳説,和傳統育秧技術相比,這項“升級版”的育秧技術通過使用沼肥,減少了化肥施用量,有利於改良土壤結構和質地;無紡布覆蓋透氣、透水、可以降解,即使部分殘片進入土壤,也不會導致類似農膜阻隔土壤水分、養分傳導的負面影響,有利於稻田生態環境的保護,總之,既生態又環保。

  “今天的現場會學到了‘兩招’實用技術,一是用無紡布替代農膜的綠色生態育秧,二是在溫室育秧中,要在育秧硬盤底部加墊一層育秧麻膜,既保水又利於秧苗扎盤、盤根。”來自大足區金橋農機公司總經理歐陽靖表示,將在今春的育秧作業中學以致用,力爭今年豐産。

  據悉,近3年來,這項新技術已在重慶市部分區縣小範圍進行過探索,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技術規範,今年起準備在全市進行推廣。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