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圖為韋剛修剪茄枝。
3月19日,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自治縣火花鄉龍頭村韋剛的蔬菜園裏,10余名村民或蓋膜、或打窩、或栽插、或蓋土……忙碌著栽種茄苗。
今年36歲的韋剛,2000年畢業於安順學院畜牧水産專業,畢業後沒有找到固定的工作,去湖北、廣東一些城市打拼多年。2013年,火花鄉開始發展蔬菜産業,並列入省級示範園區,韋剛發現不少企業家都來自己的家鄉發展蔬菜園,自己也想試一試。
同年,韋剛把自己積蓄多年的20余萬元全部投入蔬菜園基地,並在政策扶持下,流轉了50畝土地開始發展自己的種植事業。
工人們在栽植茄苗的同時,韋剛拿著剪刀在旁邊的一塊地裏修剪茄枝,他修剪的茄苗是去年挂了一年果的老茄枝,茄枝上還挂著不少幹巴的茄子。
“茄枝上挂的茄子是去年冬季挂的果,遭霜雪凍後已經不新鮮了,不過還勉強可以吃。”講起種植蔬菜的訣竅,韋剛津津樂道:“我修剪的茄枝都是嫁接的,搞蔬菜這行,要想自己種植出來的蔬菜有個好價錢,搶早和錯季節是關鍵。
“茄子、小瓜等挂果類蔬菜都可以嫁接。”韋剛介紹説,用茄種播種生長的茄苗根經受不起病症,而且根莖不發達,就培育一種根基發達的木子苗,待茄苗和木子苗同樣大時,將茄苗嫁接在木子苗上。不過,在培育木子苗和嫁接茄苗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他栽植的嫁接茄苗都是從廣西購買的,成活率達95%以上。
正在地裏栽種茄苗的龍頭村村民羅麻布説,像他們這個年齡,在家門口一天能賺60元錢就已經很不錯了,村裏有這樣的蔬菜園讓他們感到很幸運。
為激勵工人們的熱情,韋剛採取保底60元錢一天的工資,看收效加薪,即保底+效率,這樣既能提高工人的積極性,又能激勵工人的做工精細程度。“每年的2月至9月期間,菜園裏的工人每天不下10人,多的時候每天50人以上。”韋剛微笑著説,在家鄉發展蔬菜園,不僅讓自己看到了希望,還幫助了部分村民脫貧。
“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信心,總會有成功的時候。種植蔬菜的第一年虧了,第二年算保本,去年種植了90畝地的蔬菜,純賺20萬元,還算可以;今年多流轉了40畝地,共130畝,並準備逐年擴大規模種植。”説起未來的規劃,韋剛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