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瀏陽“豬司令”養豬36年 帶鄉鄰闖出致富路

三農 瀏陽網 2016年03月18日 16: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葛家鎮西宏村,“養豬大戶”羅正明在查看生豬情況。

  近千頭出欄肥豬嗷嗷叫喚著,羅正明往中間一站,隨手一指,“那頭,301斤。”隨後,飼養員將那豬趕到秤上,果然,正好301斤。

  養豬30餘年,葛家鄉西宏村村民羅正明已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目光掃過之處,哪頭豬生病了,他馬上就能發現。一年365天,他不是在養豬場就是在運送豬的路上,對豬的習性十分了解。

  近日,我們來到養豬大戶羅正明的現代型豬場,佔地60多畝的場地裏,保育區、産仔區、配懷區、育肥區等分佈井井有條,沼氣池、沉澱池、乾濕分離器等環保設施配備齊全。“最初,我從四頭母豬養起。”羅正明告訴我們,他的肥豬由湖南賣向廣東、重慶、貴州,他一直在跟著市場走。而在當地,一大批的人跟著羅正明走,由可持續發展的養殖路走上致富路。

  手繪地圖南下廣東打市場

  “給豬建檔案卡、豬圈外圍裝升降卷簾、欄內鋪濾糞板,這些都是比較現代化的措施。”穿梭在豬舍中,葛家鄉畜牧站站長高智勇給我們普及養殖專業知識的同時,説起他對羅正明的印象,“他是一個很樂於走出去、樂於學習的人。”

  幾天前,羅正明剛從海南回來。經過幾次考察後,這一趟,他終於敲定了從海南養殖戶手中收購豬幼仔的合作事宜。與第一次被逼出門相比,如今,羅正明出門考察已經多了幾分從容。

  1980年,18歲的羅正明高中畢業。聽從家人的安排,他用家中全部的積蓄500元,從鄉上的生豬良種基地買了4頭母豬,開始自繁自養的養豬模式。出欄豬由國營肉食公司收購,沒什麼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羅正明的養豬場規模快速地擴大。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市場開放、肉食公司改制,羅正明的豬斷了銷路。“近百頭待出欄的豬囤在家裏,愁壞了。”為了解決掉這些豬,1986年,帶著輾轉問來的一個電話號碼和朋友隨手畫的一張地圖,從沒出過遠門的羅正明,從柳州買回來一輛大貨車,載著60頭豬浩浩蕩蕩地向廣州出發了,“沿著國道,估摸著大概方向,開了幾天總算到了。”到了廣州,羅正明將整車豬送到了一個大型屠宰場,並結識了一位盧姓商人,兩人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那一次發現,雖然辛苦一點,自己送出去,每頭豬的利潤比原來高50元左右。”

  有了更廣闊的市場,羅正明的養殖事業再次走向高峰。“最多的時候,同時有五六台車送貨。”上世紀90年代初,通過養豬,羅正明率先住上了紅磚房,許多鄉親們紛紛找羅正明取經。1993年,羅正明&&,193戶養殖戶一起成立了長豐養豬協會。由於喂養細心,他們養的豬沒有發生過大的疫情。出欄的生豬由羅正明負責收購銷售,養殖戶們沒有壓力。幾年內,村裏蓋起了一棟又一棟新樓房。

  主動升級改造獲取發展後勁

  對羅正明而言,養殖業發展的路上,1986年是一個關鍵節點,2001年和2007年也是至關重要的兩次升級。

  “2001年,我拆掉了舊豬場,重新蓋了一間現代型的豬場,慢慢從老的一套養豬方法轉變為更科學的現代養殖方式。”建新豬場的同時,羅正明把養豬協會升級成專業合作社。

  而在改建豬場的時候,他曾遭到了妻子的反對。“她説,之前都養得好好的,沒理由投入大筆的錢做不必要的事,”然而,羅正明卻在心裏認定,粗放的一套管理必定會被淘汰的。“既然遲早要做,那就早點動手、主動作為。”憑藉一份篤定和堅持,羅正明説服妻子重建豬場,並聘請了一位湖南農業大學畢業生充當專業技術員。

  2007年,讓羅正明刻骨銘心,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生豬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加上隨著沿海企業內遷,廣東市場需求大減,羅正明面臨幾十萬的虧損。“賣一頭虧一頭,不賣就虧得更多。”羅正明的兒子羅章回憶道,“但父親還是看好這個行業,守住了豬場規模,新開闢了重慶和貴州市場。”

  據羅章介紹,最困難的那一年,父親還做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大動作。“帶動大家購置環保設備,大力改造豬場。”羅章透露,除了相關政策規定建設的沼氣池、沉澱池等設施,父親還自行購買了乾濕分離器加強豬糞處理,總投入近300萬元進行環保改造。“還特意買了糞污運輸車,與種植花木的農戶合作,嘗試走種養結合的路子。”

  “這是大勢所趨、政策所倡,當初不理解的人,後來慢慢也跟上來了。”羅正明慶倖自己頂住資金壓力、勇敢邁出了改革的步伐。如今,合作社的成員已有271戶,年産生豬4萬餘頭。經過近幾年市場波動下的優勝劣汰,全國取締關停了相當一部分産能落後、環保措施不到位的豬場,堅持下來的養殖戶們在去年下半年等來價格回暖的春天。今年,54歲的羅正明把養豬事業的接力棒交給了羅章,“未來,我們將加大環保投入,努力讓百姓吃放心肉。”羅正明説。

  數字新聞

  據統計,我市去年出欄生豬193.11萬頭、牛4.24萬頭、黑山羊72.11萬隻,出籠家禽 1481.61萬羽,水産品總量2.82萬噸,養殖業總産值36.87億元(當年價)。全市各類規模養殖場(戶)8769家,其中養豬4810家、養牛241家、養羊1938家、養禽1146家、養蜂578家、養魚56家,規模養殖比重達68%;按照“六化”要求,去年我市新創建部級畜禽水産標準化養殖示範場3家、省級2家、長沙市級32家,建立長沙市級畜禽養殖污染生態治理項目22家。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生豬養殖和規模養豬戶在我市養殖業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立足養殖産業結構調整的角度以及市場的飽和度、環保的承受力等方面,養豬戶不宜盲目追求規模的擴充,應更注重在提升肉品質量和更新養殖模式上下功夫。

  2016年,圍繞“生態養殖、綠色發展”目標,強化生態養殖仍將是産業發展重點。按照“十三五”養殖業發展規劃,創新思路、科學規劃,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方向發展,並努力實現打捆抱團集群發展,才能實現産業的持續優化。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