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袁隆平:高産優質超級稻是我創新的動力

三農 農民日報 2016年03月04日 08: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張振中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生産開始了,我剛從田邊走了一圈回來,馬上又要到海南去,現在超級稻新品種高産又優質,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商議將超級稻推廣到湄公河流域沿線國家。”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在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一見記者,雖然已近86歲,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還是神采弈弈地聊起了超級稻。

  會客室墻上挂著的一幅超級稻大照片吸引了記者的視線。照片中的稻穗金黃飽滿,袁隆平特意配寫了一行小字:“湖南溆浦首次畝産突破1000公斤。”

  從湖南到海南,留下了袁隆平團隊一路不斷耕耘的足跡。上一程就在湖南溆浦,在2014年秋收之季,由袁隆平領銜的超級稻第四期攻關項目創造了新紀錄;下一程,超級稻第五期攻關正在海南蓄力衝剌,新的目標或許就會在海南等地誕生。

  “從示範畝産700公斤到1000公斤,超級稻前四期攻關靠的是科研創新;從每公頃15噸(畝産1000公斤)到16噸(畝産1067公斤)甚至在我90歲之前實現17噸,還得要靠科技創新,在高産的基礎上追求優質是我創新的動力。”在不服老的袁隆平看來:他的“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要想早日實現,還得跟上“十三五”的首要發展理念——創新。

  農業部啟動超級稻育種計劃20年來,袁隆平團隊超級稻攻關項目就打上了創新的烙印。在袁隆平眼中,創新的法寶就是“四良配套”(良種、良法、良田、良態),在此其中,良種、良法最需要創新、也最具創新的潛力。

  正是因為如此,在袁隆平團隊啟動第五期科研攻關時,將良種選育和栽培技術放在了重中之重。

  “我搞了60年育種,産量、品質表現最好的就是超優千號。”袁隆平口中的超優千號指的是在第五期攻關中擔當主角的超優1000,這個由袁隆平花了5年時間親自研製、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精心選育的新品種,在和眾多品種試驗競賽中脫穎而出。

  “今年我們安排了40幾個百畝片,其中要求在5個實現千公斤的百畝片中,力爭有1個百畝片達到17噸。”袁隆平告訴記者,結合農民的種植經驗,在“良法”栽培技術上,創新主要表現為水肥的運作、深施緩施肥。

  經過良種、良法的創新,袁隆平稱帶來了三大創新性突破:穗大結實率高、稈高而抗倒伏、高産又優質。

  “比如説抗倒伏,去年廣東省興寧市遭遇3次颱風,將其他水稻都吹倒了,可超優千號超級稻有1.2米高呢,可就是金剛不倒。”袁隆平認為新品種高度抗倒伏這太難得了。

  雖然是超級稻中的核武器,但這個新品種也並非十全十美。袁隆平坦承,超優1000這個品種弱點是抗病性還不強,以後要多花精力做抗病研究,只要稻瘟病沒有的話,一般都可以上千公斤。

  “它高産又優質,我請上千人吃了超優千號稻米煮的飯,有彈性有嚼頭。日本有個米叫月光,産量大概在450公斤左右,在北京超市賣80元一公斤,可超優千號看相雖然不如月光,但産量高出1倍,品質可以與月光媲美,日本商人還專門來檢測取樣了,説口感好得很。”説話間,袁隆平轉身拿出一小袋“超優1000”稻米執意要送給記者:“拿回去嘗嘗,給這個米打打分。”

  “去年邀請你去了中心旁邊那塊田裏看過吧,你看那個稻穗,人人見了人人愛,今年到時歡迎你再來。”袁隆平笑聲朗朗,這笑聲中透露著一個耄耋老人追求超級稻既高産又優質的自信,更傳遞著一個“86後”矢志科研、不斷創新超級稻的希望。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