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進口收緊 國內玉米出頭可待

三農 糧油市場報 2016年03月02日 11:3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觀察近期國際飼糧進口統計,烏克蘭玉米進口自2015年10月未有新數據之外,老撾、俄羅斯玉米進口比例連續佔大頭,緬甸和美國玉米也持續輸入中。同時,國家質檢總局已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國相關官方主管部門簽署議定書,公告自2016年1月26日起允許符合我國進口檢驗檢疫要求的俄羅斯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輸往中國。轉基因風波後的美玉米“獨霸”進口情形已被多元進口國現狀所代替。

  而且,在2014/2015年度中國進口玉米、高粱、大麥、木薯乾等飼用原料累計3500萬噸總量中,進口玉米佔比16%、高粱佔比29%、大麥佔比28%,其中玉米、高粱、大麥進口量同比增速分別為69%、144%、102%。因為退運事件和低價替代穀物優勢明顯,進口飼用原料的品種多樣性也逐步打開。

  一方面,國際低價飼用原料的大量流入衝抵了部分加工企業採購成本高企問題;另一方面,除截止目前2015年新産東北收儲的8300多萬噸、2014年産東北收儲總量8328萬噸玉米之外,2012年和2013年産臨儲拍賣剩餘及各地區國儲庫存超期 或陳化糧總量預計8000萬噸左右,龐大的國內庫存已然對國家財政、各地庫存帶來巨大壓力。而適當調整進口規模,可以引導企業對國內糧源的消耗,最終實現超大庫存的有序釋放。

  實際上從商務部、海關總署發佈自2015年9月1日起對大麥、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的公告開始,市場已嗅到了政策層面加緊關於玉米替代穀物進口調控的苗頭。最新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中國進口玉米總量7986.25噸,同比降98.6%,環比降94%,形成近5年同期進口玉米數據的歷史最低值。

  2016年1月中國進口大麥36萬噸,同比降59%,環比降21%;1月中國高粱進口92.4萬噸,雖然同比增26%,但環比增幅卻有所放緩。國內玉米巨量超期糧甚至陳化糧到了必須釋放的節點,而為了不過度打壓國內現貨市場以及提升國內糧源消耗速率,政策層面收緊飼糧進口為大勢所趨。預計今年4月份之後進口飼糧端口收縮將進一步趨緊,全年進口原料下降幅度或達30%或以上規模,國內玉米重佔江山指日可待。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