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大學生“豬倌”創業記

三農 江西日報 2016年03月01日 10:1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贛、鄂、湘三省交界的幕府山下,修水縣港口鎮港口村,有這樣一對青年夫妻,大學畢業後,他們沒有到大城市找工作,而是回到家鄉當起了“豬倌”。這對夫妻均畢業于重慶一所職業學院,丈夫叫盧丹,1986年出生,港口鎮港口村人。妻子叫鄒玲麗,比盧丹大兩歲,安徽省安慶市人。

  時值寒冬,記者來到港口村,站在一個高崗上,順著盧丹手指的方向,看到許多黑白相間的花豬出沒在綠草叢中。中午時分,隨著主人敲響的陣陣鈴聲,所有花豬從不同方向奔跑到豬舍,享受主人投放的美食……這就是盧丹夫妻打造的“幕村家庭農場”。

  盧丹和鄒玲麗2007年大學畢業後就回到了盧丹的老家港口鎮結婚,並於當年生了一個兒子。一次偶然的機會,夫妻倆做成了一次生豬買賣的生意,凈賺1萬元錢。嘗到甜頭後,夫妻倆覺得養豬是個很有前景的行業,便改行開始養豬。2007年底,夫妻倆東挪西借,籌資5萬元,建成豬舍200余平方米,飼養生豬60頭,5個月後全部順利出欄。但是,由於週期過長,沒有實現盈利。分析原因後,夫妻倆認為,主要還是經驗技術和養豬知識的缺乏。從那以後,他們網上看、書店查,沒日沒夜學養豬技術。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2008年,已練就一身養豬本領的盧丹從安徽購進20頭瘦肉型母豬,平均每頭産仔13頭,9個月後全部順利出欄,當時正趕上生豬市場行情好,不到1年時間,獲純利100余萬元。

  2008年底,盧丹夫妻的養豬産業粗具規模,但他們卻産生了危機感——養豬業競爭很大,除了他們,很多大集團也在做這個,再繼續這麼下去,恐怕很難發展。“拼實力,拼規模肯定拼不過大集團,一定要拼特色,當地別的不多,就是山地多,不如就地開展生態豬養殖,也就是俗稱的‘土豬’。”

  2009年,夫妻倆圈租了一塊山林,開始了“幕村黑花豬”的養殖。剛開始養殖規模不大,但由於口感好,味道正,他們飼養的黑花豬賣得很快。為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盧丹夫妻格外用心。平時喂食黑花豬他們用的是玉米、糠、紅薯等天然食料,豬生病了喂中藥進行治療。山林裏情況複雜,有些豬跑進去就再也沒出來了,所以飼養成本高,豬肉價格是普通豬肉的兩倍,價格一高便有了質疑的聲音。有顧客表示,怎麼知道這是生態豬呢?為了讓顧客眼見為實,夫妻倆想了很多辦法,在養豬的林地附近開小農莊,供顧客前去觀看黑花豬的養殖過程,同時提供一些農家樂項目。大家遊山的過程中,親眼看到了黑花豬的養殖過程,便不再對豬肉的價格有疑問,豬肉也越賣越好。

  經過幾年的努力,“幕村黑花豬”現在每天宰殺3至5頭花豬出售,因其綠色無公害,且肉質肥美,口感爽滑,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夫妻倆的養豬林地已經達到了1000畝,黑花豬年銷量4000多頭,銷售額近千萬元。

  談及今後的打算,盧丹説:“打算通過3到5年時間的努力,將‘幕村黑花豬’推向全市、全省,將來有可能還要走向全國,將企業做大做強。”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