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農業“走出去”步伐鏗鏘有力

三農 經濟日報 2016年02月29日 10:2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目前,我國農業對外合作發展迅速,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豐富的農業資源,為農業對外合作帶來極大的空間。日前,在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一帶一路戰略下農業對外合作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在“一帶一路”戰略引領下,農業對外合作面臨重大機遇,今後我國農業對外合作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據農業部農研中心市場與貿易室研究員翟雪玲介紹,近年來我國農業對外直接投資呈現規模擴大、速度加快、領域多樣的特點。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551家境內投資機構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投資合作;成立了1157家企業,佔總在外企業數量的4.5%;對外農業累計投資總額達71.79億美元,佔全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0.9%。

  農業部農研中心市場與貿易室副研究員張雯麗長期從事南亞地區與我國農業合作研究。她告訴記者,以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農業合作為例,近年來投資環境日益改善、投資規模日益擴大。僅2013年,中巴農産品貿易總額就已達6.52億美元,且互補性較強。目前,中巴農業投資合作正從糧食作物種植為主逐漸向基礎設施建設、農産品加工和農業信息化等領域拓展。

  我國地域遼闊,農業文明悠久,積累了各種氣候條件下從事種植、養殖的先進技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國農業機械、海水養殖等産品和技術都有強烈需求。農業部農研中心市場與貿易室研究顯示,俄羅斯、中亞地區地廣人稀,物種資源豐富,農業生産效率低,勞動力不足,經營方式粗放。如中亞耕地面積最大的哈薩克斯坦穀類單産中亞最低,小麥單産1噸/公頃,僅為中國的五分之一,提升潛力巨大。還有蒙古、緬甸等國家在農業方面與我國都有較大的合作空間。

  儘管我國農業對外合作發展迅速,但依然面臨一些要解決的問題。翟雪玲指出,我國農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術含量低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和傳統領域,沒有從戰略上建立農業投資、貿易等互為一體的全球農産品供應鏈。此外,直接投資對國內農産品出口促進作用不明顯,企業規模小、競爭力不強,投資區域和領域高度集中。

  “一帶一路”建設對我國農業對外合作的推動作用首先體現在資源互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局局長程國強認為,通過實施新型農業對外合作戰略,充分發揮相關國家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支持有關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不僅有利於解決其糧食安全保障和農民增收問題,還能夠擴大其農産品出口,增加全球供給,也對我國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利。

  “農業走出去,絕對不僅僅是買地,而是全方位和立體的,包括貿易和技術交流。”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韓一軍説。在他看來,2015年是中國農業海外投資的元年,今後的海外投資規模將出現大幅增長。他建議,要將農業上下游産業鏈的投資納入農業“走出去”的整體佈局中,鼓勵企業向加工、物流、倉儲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以及種業等關鍵領域投資,提升投資層次。

  當前,資金融通為農業對外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平臺和其他基金的建立、銀行等社會資本的融入,都將為“一帶一路”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資金。這些資金對於農業“走出去”企業來説可謂“久旱逢甘霖”。

  “一帶一路”背景下農業對外合作要規劃先行,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農業部農研中心農業對外合作研究團隊提出,要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等途徑把設施落後、貿易不便利、融資困難等問題逐步解決。不僅要大力發展資源尋求型的投資,更要發展市場尋求型的投資,增強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今後要提升對外投資的層次,提高投資效益,在對外合作中更注重國內農業競爭力的提高。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