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愛一行才能鑽一行,什麼行當都有自己的門道,不過能不能悟進去,那還得因人而異。新賓鎮民主村52歲的村民孔慶山就在肉牛養殖這行裏,悟出了自己的門道,這也給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老山育肥牛場位於新賓鎮民主村,有兩個600平的牛舍,一個標準的消毒室和一個獸醫室。牛場養殖遼育白牛、西門塔爾、日本黑牛等品種,目前存欄量保持在200頭到300頭。老山育肥牛場在新賓已經是小有名氣,經營者孔慶山卻是半路出家,從電視上他看到很多農民致富的故事,就萌生投資牛場的想法,這讓很多人不理解。
孔慶山告訴記者,起初家裏頭不怎麼支持,親戚朋友也想不開,可我就是想養牛。由於家裏都是務農的,誰也沒有養牛的經驗,所以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
由於對養殖不夠了解,牛場在選種和接種疫苗上都遇到了困難。但在新賓動監局的幫助下,問題得到了解決。牛場確立了以遼育白牛為特色品種,並在動監局的組織下到輝山乳業學習了肉牛飼料的搭配辦法;人工受精的科學繁育方式保證了肉牛強健的體質。當年,牛場獲收益可觀。
孔慶山積極探索牛場發展的新方向,與當地農戶合作,形成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農民的秸稈換牛場的牛糞,既拓寬了飼料供應渠道,同時還為農民提供了優質的肥料;牛場將受孕的母牛賣給農戶,再回收小牛,保證了牛犢的品質,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