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重慶豐都縣海歸農民工創辦養殖場走上致富路

三農 華龍網 2016年02月17日 09: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今年36歲的秦先坤,是(重慶)豐都縣雙路鎮楠木村4社農民,個子不高,身體偏瘦。近日,筆者在採訪他時發現,他思維敏捷,言談機智,行動果敢。原來,他曾經漂洋過海到非洲“打洋工”,增長了見識,回國後返鄉創業發展蛋鴿、山羊等養殖業,去年年純收入達到30萬餘元。

  “打洋工”學到國外先進東西

  秦先坤初中畢業後,儘管年齡還不滿17歲,但生長在農村的他,卻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於是跟著村裏的青壯年外出務工。但由於文化不高,也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在建築工地上做一些提灰桶、搬磚塊、扛水泥的雜活。

  “我個子雖然矮小,力氣也不大,但是我不偷懶,每一件事都認真去做,從不叫一聲苦、喊一聲累,因此得到包工頭的賞識,也受到工友的信任。”秦先坤説,但是做小工的工錢不多,僅有大工師傅的一半,使他總想改變打工環境。

  2006年,通過外派勞務機構介紹,秦先坤跟隨一個建築公司漂洋過海到非洲“打洋工”,護照、體檢、來去飛機票,當地食宿等費用都是用工單位承擔。在當時,出國打工,對不少農民工來説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但當這個夢真正得以實現,秦先坤卻有幾分失落,因為出國勞務人員在文化方面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外語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而這些,都是他欠缺的,他只有跟身邊的老鄉交流,依然在工地上幹一些雜活。

  “儘管這樣,我通過視覺感官,還是在國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學到了一些先進的東西,更新了理念。”秦先坤説。

  回國創業從養殖蛋鴿開始

  2009年,秦先坤回國,是繼續在建築工地上做雜活,還是換一種職業?他陷入了思考。

  “當時,一個朋友在家養殖蛋雞,效益還不錯,我去考察後,決定也走這條路。誰知這個朋友極力反對,卻建議我養殖蛋鴿。”秦先坤説,開始他還以為是朋友害怕多了一個競爭對手,後來通過全面考察市場才發現,蛋鴿的發展確實“錢景”看好。

  心動不如行動,秦先坤很快建起了養殖場。但畢竟是新手,缺乏養殖和銷售方面的經驗,他決定摸著石頭過河,一開始只引進80多對蛋鴿。除了向書本學習養殖技術,他還到縣內外多個蛋鴿養殖場“取經“,理論聯絡實際,看到一隻只蛋鴿長大並順利産蛋,他的心裏特別高興,比喝了蜂蜜水還甜。

  但是,要把一個個鴿蛋變成錢,並不是那麼容易。他首先想到鄉鎮的自由市場,便弄了兩籃子鴿蛋上街叫賣。一天下來,嗓子都吆喝啞了,僅僅賣出去四五十個,而且價格也達不到理想的高度。面對挫折,他沒有氣餒,而是分析原因,積極尋找市場的突破口。

  “我忽然醒豁過來,由於鴿蛋的豐富營養和特殊價值,它的消費群體並不是普通百姓,因此不能像雞蛋那樣擺在大街上叫賣。”秦先坤説,於是他改變策略,上門向餐館、酒店推銷産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打開了銷路。

  發展多種養殖走上致富路

  “你知道眼下一個鴿蛋賣好多錢嗎?”秦先坤隨手拿起一個小小的鴿蛋問,見筆者答不上來,便左手伸出五根手指晃了晃。

  “五角。”筆者答道,見他搖頭,“難道是五元?”這次他才重重地點了一下頭。見筆者有些驚訝,他得意地笑了,説:“對頭,目前一個鴿蛋就要值一斤雞蛋的價格。”

  秦先坤介紹,正是從打開銷路後,他的鴿蛋逐漸有了買主,以致後來供不應求。於是,他在老家附近租了兩畝土地,投入30萬元,新建了養殖場,將蛋鴿養殖規模發展到最多時存欄1800多對。但他並不滿足,一邊養殖蛋鴿,又一邊搞起了山羊養殖,並在養殖場周邊流轉3畝多土地,利用蛋鴿和山羊産生的糞便種植牧草,形成了一個綠色生態循環種養模式。

  筆者看到養殖場四週還有一群土雞在自由覓食,正要詢問,秦先坤説:“這些雞也是我養殖的,春節期間已經賣出去130多只,目前還剩下20幾隻。”

  秦先坤認為,任何行業都有市場風險,也有淡旺季的價格區分。他之所以發展多種養殖,是因為為了規避風險,實現養殖效益互補,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他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市場需求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力爭年飼養蛋鴿5000對,年出欄山羊200隻以上。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