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山東禹城合作社負責人霍春亮
圓了有機夢 更盼大作為
本報記者 劉成友
年前是銷售旺季,山東禹城向陽坡蔬菜基地的大棚裏,更加忙碌。大禹龍騰蔬菜合作社負責人霍春亮不無自豪地對記者説:“這些菜,明天就能出現在好幾個大城市市民的餐桌上。”
從小合作社到大公司,大棚數量增長了10多倍,帶動周邊群眾年增收1000余萬元。創業7個年頭,經過風風雨雨,霍春亮收穫多、感慨多,期望也更大。
收穫——
大棚實現智慧管理,質量可追溯
“最大的期盼,就是讓農産品更放心更安全。”霍春亮説,他一開始選擇做有機蔬菜,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吃上健康安全的蔬菜。2014年,園區建成了産品質量追溯體系,每個環節都能以視頻形式按需呈現給消費者。
“同時希望農業科技化水平越來越高。”霍春亮希望更多的農業科研機構到基層傳經送寶,把更多科技支農項目送下來。
早在3年前,公司就成立了有機農業研究中心,申請了變頻式微滴灌和蔬菜簡易包裝機兩項專利。2015年又投資160萬元,與省農業物聯網工程實驗室一起安裝了大棚智慧管理系統,這些費用,幾乎都是霍春亮自掏。
記者走進智慧管理中心,顯示屏下方顯示著大棚內的溫度、空氣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6項指標。“這些指標一旦超出正常範圍,電腦就會發出預警,併發送短信到管理員的手機上,他們可以隨時遠程控制棚內設備。”
希望——
多出改革利好,對接扶持政策
霍春亮熱切盼望著國家出臺更多扶農惠農政策,造福農業和農民。現在他的農業園區佔地6000多畝。“這在當時建園區時想也沒敢想。多虧了國家的土地流轉政策,讓我們吃了定心丸。”
土地流轉實現了三方共贏,霍春亮的事業做大了,農民收入增多了,消費者吃到的蔬菜更健康更放心了。如今,園區年産有機蔬菜3000噸,月均用工900多人。霍春亮希望國家出臺更多的改革利好,讓他把園區做得更大,農民兄弟錢袋子更鼓。
霍春亮最後表示,國家加強農業一二三産業融合的號召,為公司發展指明了方向。“希望早點對接上有關扶持政策,乘著這股東風,拉長産業鏈條,形成育種、育苗、冷鏈物流、初加工、深加工一體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