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留俄學生、企業外貿談判代表、養雞專業戶,八竿子打不著的幾個身份,匯集在張曉東一人身上。留俄回國,又辭掉北京20萬元年薪的工作,扎進山東省安丘市柘山鎮磨山老林——張曉東就這樣回鄉當起了“雞爸爸”。
從安丘市內驅車60多公里,拐過十八道彎,柏油路走盡,硬化路走完,從土路折進磨山。深山臘月格外冷,草木枯黃,唯松柏還油綠一片。張曉東的金水谷生態養殖基地就坐落在松柏間。
張曉東雅號“四眼”。當地老百姓管戴眼鏡的書生叫“四眼”,是敬重有文化。跟著張曉東幹的老李頭卻説還有一層意思:眼光犀利。正在燒火的老李頭説:“他能看到商機,3個雞蛋能賣出人家一斤多雞蛋的錢。”不過,他有些弄不明白,這蛋到底哪好,“啥飼料都不喂,雞長得慢,蛋産得小。”
“那是因為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四眼”邊沏茶邊説,“吃要追求健康、安全,原汁原味。”
“你咋不要生活品質,跑這山溝溝裏受罪呢。”老李頭嘀咕。
“四眼”笑笑,“不少人覺得我太衝動,其實,我是深思熟慮的。”“四眼”在北京工作生活了3年,摸清了市場。“我看好生態農業和大健康概念,還有‘互聯網+’。為啥選這兒,就是看中山裏水好無污染。山上養了1萬隻雞,一半母雞,一半公雞。母雞留著下蛋,公雞直接銷售。”
“第一批公雞2000隻,去年中秋節‘小試牛刀’,銷售一空。”“四眼”説,“要過年了,訂購公雞的又多了起來。”聊天間隙,他不時看看自己的淘寶店和微店,偶爾接一些諮詢電話。
“四眼”坦言,剛開始時,守著互聯網渠道卻打不開市場,急得躥火……
“為啥?”“互聯網渠道是大,但是也得開拓,你的雞蛋好不好,空説無憑。”“四眼”想出一轍:試吃!他免費郵了一部分給在網上諮詢的顧客,顧客反饋口感不錯,價格也能接受。就這樣顧客從無到有,從有到多。臨近春節,張曉東每天大約有1萬元的收入。這位養雞剛滿周歲的小夥子感覺頗不錯。
不知不覺間,已是晚上10時40分,張曉東要去“巡山”了。
明月挂在山頭,月光皎潔,灑落雪上。路上,只見有的雞就在樹梢上過夜。“大部分雞還是自覺在雞舍過夜,這屬於不聽話的,散養,就隨性吧。”一路上,“四眼”用手電指著一塊塊山地,介紹著自己的“五年規劃”。手電光落定的地方,他説開春這裡要挖蚯蚓池,給山雞們改善“伙食”。
第二天天濛濛亮,記者從雞鳴聲中醒來:“四眼”已經放雞出舍歸來。走出屋子,只見紅日躍出山頭,整個山區、整個天空都變得透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