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糧食去庫存要警惕生産滑坡

三農 農民日報 2016年01月25日 08:4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伍振軍

  2015年我國糧食又獲豐收,産量實現“十二連增”。但糧食豐收之後,我國面臨糧食庫存連創歷史新高,國內國際糧食價格嚴重倒挂,農民種糧積極性不斷下降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統籌謀劃,慎重決策。

  我國玉米、小麥庫存高企,去庫存壓力巨大

  據公開數據綜合判斷,2015/2016年度我國玉米、小麥、稻穀庫存預計高達2.54億噸,將創歷史最高紀錄。玉米庫存又創新高,從上期庫存看,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公開數據,2014/2015年度我國玉米總庫存約1.2億噸。從今年供給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5年我國玉米産量為2.23億噸,又據海關數據,預計2015年我國玉米凈進口約548萬噸。從消費看,據萬德資訊數據,2015年我國玉米消費量僅為1.86億噸。合理預計2015/2016我國玉米庫存還將增加4248萬噸以上,達1.62億噸,佔全球庫存的85.66%。我國小麥庫存較高,據萬德資訊數據,預計為5559.7萬噸,佔全球庫存的12.23%;水稻庫存3623.4萬噸,約佔全球13.9%。

  我國玉米庫存消費比過高,預計2015/2016年度庫存消費比高達87.29%,比全球庫存消費比高68.05個百分點。小麥庫存消費比較高,預計為52.5%,比全球高20.7個百分點。稻穀庫存消費比為19.9%,略高於全球水平。

  糧食庫存高企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

  (一)從供給側看,糧食産量和進口量快速增長

  一是糧食價格支持政策有力推動産量增長。從2007年到2014年,我國水稻、小麥、玉米支持價格上漲幅度很大,推動産量大幅度增長。根據萬德資訊數據,2010年以來我國三大主糧總産量從4.25億噸提高到5.01億噸,增産17.70%,玉米增産幅度達33.10%;小麥次之,增産16.30%;稻穀最少,增産4.79%。

  二是糧食價差驅動進口量快速上漲。2010年以來,三大主糧國內國際價差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國內小麥現貨價比國際現貨價高出1000~1200元/噸,稻穀高出1100~1600元/噸,玉米高出900~1200元/噸),驅動進口逐年增加。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公開數據,2010年我國稻穀(按照大米:稻穀為7:10換算)、小麥、玉米進口量合計僅有331.39萬噸,而到2015年預計達到1301.30萬噸,增長了3倍。

  從糧食總供給看,2010~2015年我國三大主糧産量和進口量合計從4.29億噸大幅提高到5.14億噸,幅度達19.83%。玉米提高幅度最大,達35.26%,小麥次之,提高17.92%;稻穀最低,也有7.09%。

  (二)從需求側看,糧食總體消費量小幅平穩增長

  2010年~2015年我國三大主糧消費量從4.53億噸小幅上漲到4.74億噸,僅上漲4.63%,比供給上漲幅度低15.2個百分點。玉米消費量上漲13.76%,比供給上漲幅度低21.5個百分點;稻穀僅上漲0.22%,小麥甚至下降1.8%。

  (三)從供需變動看,累計供給比累計消費多出1.20億噸

  2010年~2015年我國三大主糧總供給量累計達28.56億噸,而同期總消費量累計僅27.36億噸,供給比消費多1.20億噸。加上同期累計進口超過2000萬噸玉米酒糟對飼料糧的替代作用,保守估計糧食庫存增加量或將超過1.4億噸。

  糧食庫存高企讓國家處於“兩難困境”

  一方面,若降低支持價格以減輕收儲壓力,農民生産利潤將進一步下降,打擊農民種糧積極性。根據發改委數據,2014年我國玉米種植凈利潤只有81.82元/畝。2015年玉米臨儲收購價最高降低了0.13元/斤,農民種植玉米平均每畝收入將降低100.82元(按照2014年我國玉米單産775.51斤/畝計算),即便2015年人工、物質費用不上漲,農民生産玉米也將虧損19元/畝。

  實際上我國糧食作物比較效益一直很低。根據發改委數據,2014年我國蔬菜平均每畝凈利潤為2069.78元,是稻穀的10.1倍,小麥的23.6倍,玉米的25.30倍。蘋果每畝凈利潤為3480.85元,是稻穀的17倍,小麥的39.6倍,玉米的42.5倍。

  另一方面,若保持或提高支持價格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則價格倒挂更加嚴重,國家收儲潛虧更大。僅是玉米庫存,國家潛虧巨大。根據監測數據,目前玉米進口到岸完稅價比國內玉米批發平均價還要低460元/噸左右,若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庫存消費比17%的糧食安全標準計算,我國多儲備了1.32億噸高價玉米。當前全球玉米供給充裕,若適時進口補充庫存,不算倉儲、運輸、利息等成本,可為國家節省600億元以上。

  採取綜合措施防止去庫存導致産量滑坡

  降低保護價是解決糧食收儲壓力的有效手段,但也要高度警惕引發糧食大幅度減産的可能性。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糧食供大於求,出現結構性過剩,糧價下跌,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直接導致1998~2003年我國糧食大幅減産15.9%。直到2008年,我國糧食産量才達到5.29億噸,略超過1998年的水平。從歷史經驗看,糧食大幅度減産之後,要恢復當時的産量,需要8~10年時間。應針對稻穀、小麥、玉米生産特點,採取不同措施,防止糧食産量大幅度滑坡。

  (一)口糧最低收購價應保持小幅上漲

  貫徹“口糧絕對安全”大政方針,應防範口糧受進口衝擊大幅減産。我國小麥、大米進口配額較高,關稅很低,而考慮到CPI因素,近兩年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在連年下降,口糧生産很容易受到進口衝擊。應保持口糧最低收購價合理小幅上漲,保護好農民積極性,確保口糧安全。

  (二)慎重制定和發佈糧食保護價

  保護價是農民進行種植決策的關鍵參考。應從保障糧食安全的高度慎重制定保護價,合理選擇發佈時機,避免糧食種植之後發佈保護價,打亂農民種植決策。同時應發揮保護價對糧食生産規模、結構的調節作用,保護農民利益,保障糧食安全。

  (三)儘快制定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補貼政策耕地輪作休耕是貫徹“藏糧于地”戰略的有力舉措。去年農民種植玉米虧損面大,若農民預期保持地力導致更多虧損,就可能出現耕地大面積拋荒現象。應儘早制定儘快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補貼政策,防止耕地拋荒,確保耕地生産能力不降低。

  (四)加強對玉米進口規模、價格和來源地研究

  玉米價格大幅降低後,今後幾年玉米産量很可能大幅下降。應加強對全球農業開發潛力、環境與風險分析,預先做好玉米進口規模、價格和來源地研究,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玉米等穀物供給。(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