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國糧入庫 洋糧入市”現象當警惕

三農 人民網 2016年01月19日 09: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重於泰山。“緊平衡”是中國對於糧食供求關係的定位。正是在這一定位的基礎上,國家制定了決定中國農業走向的《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和《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

  從中國糧食總産量和中國糧食總消費量的數據上來看,也的確是緊平衡狀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中國糧食總産量6.07099億噸,另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估計,中國主要糧食品種消費總量為6.0285億噸。二者相差僅425萬噸。

  但是,在這種“緊平衡”背後卻存在著明顯的結構性問題,即由於我國國産糧食價格高於進口糧食到岸完稅價格,導致出現洋糧入市、國糧入庫的現象。從總體來看,中國糧食供求處於緊平衡狀態,但是也應當看到,入庫之國糧有相當部分並非有效需求。

  據國家糧食局網站公佈的數據,從2006年至2015年,中儲糧最低收購價和臨儲收購共收購糧食5.6億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同期2006年至2015年11月,玉米實際成交8270萬噸,小麥實際成交1.38億噸,水稻實際成交8286萬噸,合計3.04億噸。換言之,2006年至2015年之間,産生新庫存2.6億噸。

  按照世界糧農組織的標準,庫存消費比在17%—18%屬於安全區域,即達到糧食的安全狀態,而目前中國糧食庫銷比遠高於這一水平。從供給一方看,這多出的糧食也可以被稱為“需求”,但是並不是有效需求,而是多餘庫存。

  據海關總署數據,2015年中國進口穀物和穀物粉3720萬噸,比2014年增長67.6%,中國糧食進口呈現較快增長勢頭。

  造成中國糧食結構性過剩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中國糧食成本過高,使得低價洋糧可以長驅直入。例如,據國家發改委數據,2014年中國玉米現金成本為417.12元/畝,綜合成本為1063.89元/畝。而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同期美國玉米現金成本為393.95元/畝,綜合成本為697.13元/畝。

  另一方面,中國價補合一的糧食補貼方式,造成收儲價格無形中提升,而美國通過出口貸款擔保+糧食出口捆綁外交政策的操作方式,以低價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糧食,對中國收儲糧食的順價銷售形成巨大的價格抑製作用。

  上述原因導致了國糧入庫、洋糧入市的局面。筆者認為,我們應客觀面對,統籌施策,化解我國糧食市場面臨的結構性矛盾。(作者係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員,中國農墾改革重大問題課題組成員)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