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外出打工千般好,不能照顧小和老”。幾年前,在親情的召喚與政策的吸引下,在外鄉打工多年的張松峰毅然決定返回家鄉——安徽省界首市創業,從老本行金屬回收利用幹起。經過幾年的打拼,他單獨或合夥成立了4家公司,帶動了300多名農民工返鄉就業,去年完成銷售額8000萬元,稅收就上繳了200多萬元……
作為全國典型的農民工輸出大市,近年來,阜陽在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扶持政策等方面狠下功夫,吸引成千上萬名民工返鄉創業,涌現出了無數個“張松峰”。阜陽市委書記于勇表示,農民工返鄉當“創客”,在阜陽已經成為新趨勢。
特殊的“創客”創造特別的精彩
在城市學的本事化作家鄉的生産力
事實證明,張松峰當初回鄉創業是對的。
16歲初中畢業,遠離家鄉,外出打工,幹過苦力,撿過破爛,他曾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經歷了不少的艱辛與不易。如今,他已成為阜陽農民工返鄉當“創客”的先進人物。
提起安徽阜陽,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人口與農民工輸出大市,阜陽擁有1050萬人口,是全國名副其實的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之一。阜陽是全國5個農民工源頭地之一,截至目前,阜陽市仍有280萬人常年外出務工。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起,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貧困的阜陽農民背起行囊,陸陸續續離開家鄉,前往城市務工。
“當時,阜陽農民很貧困,農村剩餘勞動力多,城市建設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這種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阜陽農民走出家門成為農民工。”阜陽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陳旭海説,阜陽農民工常年在外打拼,既為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又給家庭帶來可觀的收入,這又帶動了更多的人外出,繼而形成了外出務工潮。
43歲的王子彬是另一個“張松峰”,他在阜陽臨泉土生土長,初中畢業後,與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奔赴外地務工,“那時候家窮,出去打工是為了養家糊口”。
因為癡迷于數控機床,王子彬在浙江一家機床廠穩定下來,從普通工人幹起,慢慢地成了一名管理者,並在業務與技術上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1年,王子彬決定返鄉創業,成立了安徽臨泉智創精機有限公司,落戶在老家臨泉縣經濟開發區內。短短4年,公司從註冊資金30萬元發展到總資産突破8000萬元,銷售收入接近1億元,並帶動當地50名返鄉農民工就業。
在城市學的本事,在家鄉化作了生産力。截至目前,阜陽共有4萬農民工回鄉創業,創辦各類經濟實體2.25萬個,實現産值200億元,稅收近10億元,帶動就業30多萬人。
家鄉成為創業的大本營
公共服務是返鄉“創客”的保障
“張松峰”們這些羽毛有一定豐滿度的“創客”如何能夠回鄉呢?公共服務是他們的保障。
他鄉的經歷,成就了“創客”的熟練技能和市場拼搏能力。
陳旭海説:“返鄉‘創客’的創業領域,可以説是五花八門。”雖然如此,但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絕大多數人從事的是他們的老本行。張松峰回鄉是從金屬回收幹起,王子彬是從精密機床幹起,這些都是他們的老本行。
長期與返鄉創業農民工打交道的阜陽市人社局就業科科長趙宇説:“他們大都是三四十歲,在外打拼多年,在技術、市場、人脈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資源與經驗,同時也有前期資金的積累,這些是創業農民工的共有基因。”
“本鄉”的公共服務,是返鄉“創客”的搖籃。
把農民工的“鄉愁”化作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地方政府反復琢磨的一件事情。而讓農民工成為“創客”,把家鄉打造成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搖籃,是阜陽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效率的得意之筆。
2014年春節前夕,阜陽市第四次開展了針對農民工的“接您回家”系列活動,與所有市領導外出慰問看望農民工一樣,阜陽副市長盧仕仁去了江蘇常州,他看望慰問了在那附近打工生活的阜陽籍農民工,並開了一個座談會,問需、問計于他們。
“盧市長向我們介紹了阜陽近些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邀請我們回鄉創業,介紹了一系列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還把聯絡電話留給我們。”這次座談會上,很多阜陽籍農民工心動了:回鄉後用人成本較低,用地用錢上都有優惠政策。
34歲的歐陽建,深深地被“接您回家”打動。“我出去打工後,女兒一直留守在家裏,跟著爺爺奶奶過。”歐陽建説,他每年只有春節時才能回家待五六天,與女兒見面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有一年春節回家,女兒因為不認識他,三四天都不願意喊“爸爸”,後來好不容易喊出口了,“結果沒兩天我又外出了。”
這件事深深刺痛了歐陽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一定要回鄉!”
2013年,歐陽建把上海理髮店的股份全部賣掉,帶著錢回到家鄉潁州區創業。
在朋友的推薦下,他改行種植杭白菊,“政府給每畝地500元流轉補貼,還投資打機井、修路,把灌溉、電、路等基礎設施都解決了。”從第一年流轉200畝土地種植,到今年把種植規模擴大到800畝,銷售額突破800萬元,歐陽建的創業之路正蓬勃向上。
除了政策補貼,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還把“創客”的榮譽化作進一步創業的動力,讓農民工返鄉獲得體面和尊嚴。
前不久,全國首屆“雙創”活動周在北京啟動,王子彬與創業大咖張瑞敏、熊曉鴿等5名創業者代表共同以“點讚”的方式啟動,國務院領導在台下為他們鼓掌加油。
鄉愁,就這樣變成了創業者的動力。2015年12月18日,歐陽建作為回鄉創業典型被阜陽市委市政府表彰,他的心裏暖烘烘的……
把“創客”的創業困難想足
多渠道、多方位夯實返鄉農民工創業基礎
農民工選擇返鄉創業,本身就是選擇了一種新的挑戰。對“創客”創業的困難問題,必須想足。融資難,融資貴,怎麼辦?租房、用地,家鄉能給什麼樣的支持?
出臺一攬子支持措施,是從整體環境上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困難的重要途徑。副市長盧仕仁説,在創業環境上,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簡化審批流程。在創業平臺上,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和孵化基地建設。這幾年,各類開發園區、農民工創業園、孵化基地、標準廠房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在資金支持上,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扶持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降低貸款門檻,拓寬融資渠道,給予稅收優惠。
返鄉創業需要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還需要無處不在的細緻服務。
阜陽市臨泉高塘鄉並不是一個富裕的鄉鎮,鄉長王大波給記者粗略地算了一筆賬:近年來,政府為返鄉創業民工的基礎設施等投入了兩三百萬元,鄉里發展起來的30多家各類經濟實體帶動了全鄉上千人就業增收,其中還不乏困難家庭。
在江蘇常州打工的胡家路決定回鄉創業,他3次找到了盧仕仁,諮詢選址、政策等方面問題,盧仕仁每次都熱情接待他,考慮到胡家路從事的是醫用刀具生産方面的工作,盧仕仁從中牽線把他介紹到醫藥産業頗為集中的太和縣。現在,胡家路的公司地址馬上就要選定了,他即將邁出回鄉創業的第一步。
每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細究起來卻有共通之處,外因上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部分産業産能過剩,用工量減少;近年來阜陽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就業創業空間大,扶持政策多。從2012年至今,阜陽市先後出臺了3份關於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的文件,數十條扶持政策,含金量較高。
內因是,農民工在外生活費用高,比較優勢下降,長期在外漂泊的他們更願意回鄉;家鄉有新的發展空間,返鄉當“創客”就更有吸引力了。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孫自鐸表示,這些年,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升了一大截,就業空間大,待遇也不低,創業條件好,又在家門口,與當初外出打工時的背景完全不同了。在未來,“回鄉流”將成為一種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