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農民貸款不難 銀行放貸不怕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12月24日 10:3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繪圖:吳狄

  本報記者 曹茸 高飛

  “寧可不要10萬元的財政補貼,也盼望獲得100萬元的貸款。”一語道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金融的渴求。現代農業離不開金融,而“貸款難”、“貸款貴”長期困擾著經營主體,成為“成長的煩惱”。

  李克強總理提出,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信貸供給總體充裕,特別是近兩年對涉農金融機構定向降準,釋放了萬億規模的流動性,可以説金融“池子”並不缺水。然而,“不差錢”的金融機構卻面臨“難貸款”窘境,因缺乏抵押擔保,一些銀行對涉農貸款“不願貸”、“不敢貸”。

  如何把“池子”裏的活水引出來,如何化解農民“貸款難”與銀行“難貸款”癥結?今年7月,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印發了《關於財政支持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農業部搶抓機遇、順勢而為,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正式破題財政撬動金融支農。

  為什麼建——

  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瓶頸”,化解經營主體“成長的煩惱”

  中央有要求有政策、産業有急需有空間、金融機構有意願有動力,破解農村金融難題面臨難得機遇。迫切需要政府設計內容更加豐富、層次更加清晰、措施更加高效的由財政、金融等工具組合的“政策包”

  新常態下發展現代農業,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指出,現代農業不僅需要財政補貼“輸血”,更需要通過金融資本增強“造血”功能,以金融為紐帶,將勞動力、土地、技術和資本等先進要素進行集約配置、優化組合,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産業集聚,激發農村農民的內在活力,增強農業發展動力和競爭力。

  與中央要求相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更為迫切。“每年資金缺口都在百萬元以上,真是急死人了”“我們生産的蔬菜直供香港,但是由於沒有抵押物,硬是拿不到貸款”。採訪中,記者不時聽到這樣焦急的話語。

  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經營面積在5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已達到318萬戶、家庭農場超過87萬家、農民合作社達到129萬家;各類龍頭企業超過12萬家;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15萬個。與一般的小規模經營農戶相比,傳統的普惠型、簡單化的直接補貼已經不能滿足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的需要,而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其金融需求還不能得到有效滿足,這已成為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最大“短板”、農村金融領域的突出矛盾。

  為了化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的煩惱”,迫切需要政府設計內容更加豐富、層次更加清晰、措施更加高效的由財政、金融等工具組合的“政策包”。

  與其他行業主體不同,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記錄少,普遍缺乏有效的擔保抵押憑證,銀行很難與他們建立信用關係,有錢也不敢貸。面對這樣的信貸困境,必須引入第三方機構,提供貸款增信服務,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保障雙方授信通暢。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認為,通過財政注資成立專門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實行“銀擔”、“政銀擔”合作,構建銀行、擔保機構及農業經營主體相互支撐的“鐵三角”穩定體系,實現了財政與金融融合支農,通過轉換資金投入方式,撬動金融資本支持現代農業建設,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和杠桿作用。

  “把支持‘三農’的財政扶持資金集中起來建設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就是把‘死錢’、‘零錢’整合起來,變成了‘活錢’、‘整錢’。”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如是説。

  中央有要求有政策,産業有急需有空間,金融機構有意願有動力。可以説,目前是構建農業信貸擔保的最佳時機,各方已對構建農業信貸擔保形成了共識。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村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教授馬九傑認為,如果在全國自上而下建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搭建起商業金融和農業發展之間的橋梁,則能有效地解決農民“貸款難”與銀行“難貸款”難題,真正實現農業産業上水平、金融發展可持續、財政補貼高效率、農民最終得實惠,這在國際上也是經常使用的政策路徑。

  怎麼建——

  政府注資,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

  農業信貸擔保必須專注于現代農業發展,尤其是糧食生産和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業信貸擔保有效經營模式,適時組建全國農業信貸擔保聯盟

  “民營類融資擔保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相對較弱,也不會重點關注風險相對較高的農業信貸領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指出,農業信貸擔保風險高、收益低,完全依靠市場力量很難充分發揮應有作用,政府必須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財政注資成立專門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成為眾望所歸。今年農業三項補貼政策改革明確提出調整20%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和部分增量資金重點用於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農業部財務司司長陶懷穎指出,在組建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把握政策性、獨立性和專注性原則。也就是説,農業信貸擔保機構主要是由政府注資、政府主導,同時為了避免混業經營導致涉農擔保的“邊緣化”,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和業務運營,包括法人、業務、財務、考核和管理都應是獨立的。

  需要強調的是,農業信貸擔保必須專注于現代農業發展,尤其是糧食生産和新型經營主體。對此,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強調:“財政支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的資金來自農業補貼,信貸擔保服務必須專注于農業發展,起步階段要堅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近期尤其要突出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支持。”

  “農業部門要在擔保體系建設與運營中履職盡責,主動作為,認真把好組織架構關、業務方向關、項目篩選關,確保農業信貸擔保姓農、為農。”張桃林多次強調。相關文件也明確要求,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農業信貸擔保餘額不得低於其總擔保規模的70%。

  金融部門對推進金融支農的作用最為關鍵,銀行也要在“銀擔”合作中要有戰略眼光,也要承擔相應責任,對合作的信貸擔保機構應提供更多優惠,如風險分擔、不收或少收保證金、提高放大倍數、控制貸款利率上浮等。“完善銀擔合作機制和風險分散機制,要改進銀行績效考核和風險問責機制,提高對‘三農’融資擔保貸款的風險容忍度。”王兆星表示。

  “當務之急是儘快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力爭用2年時間建立健全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業信貸擔保有效經營模式,適時組建全國農業信貸擔保聯盟。

  組建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對農業部門來説也是一大創新和挑戰。“不同於以往的財政項目,資金一次性投下去就可以,而信貸擔保機構建起來了,資金永遠在那兒滾動運轉,所以要做好長遠謀劃。”參與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組建的農業部門同志深感責任和壓力巨大。為此,農業部多次組織座談會、研修班等,邊學習邊總結,指導省級農業部門開展工作。

  進展如何——

  各省組建步伐加快,都在趕著落下“第一擔”,可持續經營是關鍵

  農業信貸擔保急需既懂農業又懂金融的現代經營人才,也要精心設計經營模式,科學制定考核體系

  農業部對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一抓到底,實行定期調度和督導制度。據了解,各省行動都已在路上。

  重慶市農業擔保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為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性擔保及經營培育服務,截至2015年11月,累計為2000多個農林牧副漁項目提供擔保貸款77億元。日前,市政府計劃到2017年增資到10億元以上,進一步健全完善為覆蓋33個農業區縣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吉林省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吉林省新組建農擔公司的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准,註冊資金40億元,具體由財政廳和農委共同籌建,董事長和總經理由兩個部門分別推薦委派。管理實行總分架構,分公司為業務中心,總公司對分公司重點考核其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規模、項目個數,為農服務質量與績效、風險控制等。這樣不僅可以共享財力、人力及信息等資源,而且決策也可以避免受到地方行政的干預。

  相比其他省市,湖南省財政以股權股資的方式在全省63個縣市,每地投入1000萬元建立省農業信用擔保公司辦事處,並將擔保業務的重心放在縣級。下一步的計劃是在全省産糧大縣中還沒有農業擔保機構的27個縣成立省農業信用擔保公司分支機構,並且規定在有3個分支機構或以上的市州設立分公司,實行分層垂直管理。

  儘管各地組建農業擔保體系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但重點都是先建立獨立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然後再向下通過辦事處、分公司等延伸業務。而且,這一步伐在明顯加快。據統計,截至12月15日,京津兩地的省級農擔公司已經開始運營,並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山東、甘肅等4個省市將通過擴大註冊資本金規模和覆蓋範圍,形成全省農業擔保體系;江蘇、四川等7個省區正在籌建,青海、貴州等9個省區待省政府批准後馬上落實組建方案,其餘省區也都加快了組建速度。預計今年底明年初大部分省能夠正式掛牌。

  “業務什麼時候落地?”這是大家更加關心的問題。正在組建的擔保機構也都有了時間表,都在趕著落下“第一擔”。“業務開展起來後,有三個方面的問題要早考慮。”馬九傑建議,一是擔保杠桿倍數要合理放大,既不能讓財政資金沉澱,又不能為衝量做非農業務或盯上大企業,要想辦法加強與新型經營主體的粘性;二是考核不能看盈利,應重點看業務規模、項目個數、為農服務、風險控制等情況;三是財政補償政策要跟上,主要是建立合理的擔保費用補助和代償補償制度。

  “建起來”只是第一步,要想“經營好”人才是關鍵。“搞農業信貸擔保既要懂金融,更要熟悉農業。”湖北省農業廳焦泰文説,“以往我們主要研究農業生産技術,善於用財政直接補貼或投資,撬動金融、撬動社會資本方面,我們經驗不足,更缺乏專門人才。適應新形勢,農業部門不僅要樹立和強化現代農業金融意識,還要抓緊補上農村金融的課,培養和引進金融人才,加強農村金融力量,還要建立起與金融機構經常性的良好溝通合作機制。”

  搞金融,風險防範至關重要。瀚華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祥建議:“擔保機構要做精風險管理,適應互聯網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發展趨勢,提供多元化産品。不僅如此,政府還要加快設立服務轄區內的再擔保機構,給當地融資擔保機構提供行業‘穩定器’。”據了解,組建全國農業信貸擔保聯盟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不可否認,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建立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為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瓶頸”應運而生,也必將在服務“三農”中茁壯成長。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