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農民日報:唱響現代農業的中國自信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12月24日 08: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編輯部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鼠標一點,輕鬆種田”;從“戴口罩、背藥箱”到“手機一呼叫,‘蜻蜓’來打藥”;從“走街串巷賺吆喝”到“朋友圈上的銷售帝國”;從“眾籌啟蒙貧困村”到“土壤改良PPP”……廣袤田疇上不斷涌現出現代農業的精彩故事。

  這一個個故事,只是中國現代農業澎湃大潮中的朵朵浪花,而在這亮眼浪花之下,在滾滾春潮之中,流動的是驚人的力量:糧食生産實現十二連增,連續3年超過1.2萬億斤;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超過52%;裝備設施水平日益提升,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科技支撐能力愈發增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演繹了一齣驚世的跨越,站在了新的高點,進入了嶄新的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刺階段,現代農業的中國創造、中國經驗、中國做法匯聚成中國力量和中國自信。這種力量、這種自信,是決勝全面小康的堅強支撐,是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深厚底色。

  汲取實踐經驗和現代智慧的理念引領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發展農業現代化尤其需要科學理念的指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不僅是關係發展全局的總遵循,更是我們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同步發展的力量源泉。它既深深烙印在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一路征程之中,更引領著中國現代農業的歷史行進蹄疾步穩、一路向前。

  堅持創新理念,農業才能永葆活力。回望幾千年農業文明史,每一次農業技術創新都帶來了生産力的突飛猛進;每一次農業制度變革,都釋放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活力;放眼當下,在農業技術上創新,在經營制度上創新,在産業組織形式上創新,在支持保護體系上創新,創新理念厚植于現代農業發展的每一個主體、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領域;展望未來,我們更要堅持創新理念,從創新中汲取自信的力量,以創新推動農業現代化再上新臺階。

  堅持協調理念,農業才能攻堅克難。“唱和如一,宮商協調。”堅持協調理念,就要抓住重點和關鍵,儘快補齊“五化同步”發展中的農業短板,推進全面小康齊頭並進;堅持協調理念,就要統籌全球農業治理,建立更有利於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和促進農民增收的內生機制;堅持協調理念,就要促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之間、一二三産之間以及農業內部各産業的協調共生,合理佈局、優勢互補、和諧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堅持綠色理念,農業才能永續發展。農業為整個現代社會“生産”生命的顏色,“兩個零增長”、綠色增産模式攻關、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等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是在資源和生態壓力日益緊繃之下的主動轉型,而且已經內化為引領我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打色。不僅如此,我們更要以綠色理念引導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讓深藏于每一個人心中的山水鄉愁,能夠因為“綠色”而看得見,記得住,摸得著。

  堅持開放理念,農業才能競合提升。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從來都不是閉門造車,是開放讓現代農業多姿多彩,充滿活力。堅持開放理念,就要把眼光瞄準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就要完善城鄉之間要素流動體制機制,對接城市管理經驗、資本力量和農村土地勞動力資源;就要加強農業産業、區域之間的交流借鑒,加強農業農村內部的搞活,以開放的理念、心態和舉措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堅持共享理念,農業才能普惠共贏。“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是我們推進現代農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發展決策中,要始終牢記“共享”的初心,這也是我們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經驗、目標和動力。要在小農戶與“大主體”之間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強對農業弱勢産業的扶持和帶動作用,提升其比較效益。要加大對糧食主産區和生態保護區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區域之間聯動分享、共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引導現代化成果更加“利糧”、更加“利農”、更加“利貧”。

  中國自信,肇源於理念自信。只有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五大理念,現代農業的中國故事才能演繹得愈來愈精彩,建立在其上的中國自信才能彰顯出更加巨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推動現代農業的中國巨輪破浪遠航。

  契合國情農情和發展夢想的道路選擇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發展現代農業,必須高度契合我們的國情農情。沒有哪個國家的農業發展之路,像我們這樣複雜;也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經驗,能簡單拿來解決我們的難題。我們既沒有歐美豐富的人均自然資源稟賦,也沒有日韓相對專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我們所選擇的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既要充分借鑒國際經驗,又要努力汲取傳統智慧,更要立足於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國情,堅定中國特色的道路選擇。

  走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道路,就必須堅持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沒有一定的生産規模不行,但是在人多地少、資源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的農業現代化進程,不可能走西方大農場的規模化發展道路,必然要探索公平與效率、發展與穩定雙贏下的模式創新。1萬畝地讓一個人種能賺大錢,如果讓100個人種,錢雖然沒有一個人掙得那麼多,但能扶持100個家庭農場,讓100個家庭進入小康。適度規模經營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這裡。因此,我國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既要保障糧食安全、增強産業競爭力,也要實現農民增收、社會穩定,把經濟賬、政治賬和社會賬一起算。

  走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道路,就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種類多樣的發展模式。中國幅員遼闊,氣候條件不一,土地種類多樣,沒有哪一種發展模式和經驗可以包打天下,不同的地區結合各自的資源稟賦探索適合本地區特點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無論是東北大農業、沿海集約農業,還是都市農業和高原特色農業;無論是土地節約型農業、勞動節約型農業,還是水資源節約型農業和水土資源高效利用型農業,都凸顯了區域的生産特點,將制約因素變成核心競爭力,既有小而精,也有大而全,每一種發展模式都凸顯著符合當地實際的現代生産要素,都是一條符合自身條件和發展規律的産業升級之路。

  走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道路,就必須堅持傳統農業智慧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且又是人口大國,中國經濟發展任務艱巨,這一階段,滿足日益增長的農産品量與質的需求是當前農業的主要任務。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照抄西方經驗,現代農業必須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高效型的可持續農業。堅持産量與質量並重,生産與環境並重的原則。既要充分發掘傳統農業精華,更要積極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和先進裝備;既要充分依靠和利用自然力,盡可能地利用當地生態系統中的可再生資源與生物能源,又要採取適當的人為措施,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品,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協調發展。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回望幾十年中國農業的發展之路,幾億人用腳投票走出的發展路徑,步伐厚重有力,步調不疾不徐,轍蹤分明而堅定。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道路自信,堅定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用自信鋪就國家的現代化和億萬農民致富夢想的康莊大道。

  注重探索試驗和上下互動的制度創設

  事實上,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農業因為其特殊的産業稟賦,其現代化的實現過程本身就要比其他産業更為艱難、曲折。而中國的農業現代化,不僅要完成自身的發展使命,還要為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提供積累和支撐,因此中國的農業現代化之路更加艱辛。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當前現代農業發展的巨大成績,之所以能以有限的自然資源養活了一個世界人口大國,既根源於我們找到一條適應中國國情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也來自於多年實踐探索中總結和形成了一系列現代農業發展的制度安排。

  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立體式、複合型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支撐起了靈活多樣、公平高效的現代農業經營制度;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各項農業補貼從無到有,金融支農機制逐步建立,農産品價格支持政策不斷完善,構建起了種類豐富、穩定堅實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産權制度改革逐步推進,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積極試點,初步搭建起了要素流動、效率突出的農業市場制度;實施以我為主、適度進口的糧食安全戰略,同時積極走出去開展農業生産和進出口合作,建立起風險可控、互利共贏的有效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人力、物力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正是通過不斷釋放制度建設的紅利,不斷挖掘制度創新的潛力,在最大範圍內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一步步突破現代農業發展的壁壘障礙,為現代農業建設夯實了基礎,共同支撐起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大廈。

  中國現代農業制度建設,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是汲取吸納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智慧結晶,是基層探索和頂層設計上下互動的發展成果;中國現代農業制度建設,亦是在重中之重戰略思想下不斷完善的發展定位,是在市場經濟進程中成熟起來的制度優勢,是在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作用下的産物。這份信心,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王婆賣瓜,它既反映了現代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本質要求,也體現了廣大農民的核心利益和發展需求。堅持現代農業制度自信,就是堅持以農民群眾的利益和意願為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堅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充分認識現代農業發展的艱巨任務和重大挑戰

  中國的現代農業發展,在較短時期內取得了巨大的飛躍,其成功,不僅讓中國農業升級更新到一個全新的境界,也為中國道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當前,相對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依然滯後,仍是突出“短板”。中國的農業現代化還處在起步階段,遠遠談不上完成,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當前現代農業發展的艱巨任務,也必須對當前發展現代農業的挑戰和問題始終高度清醒。

  現代農業發展正處於高點強攻、高位護盤的關鍵期。“十二五”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發展現代農業仍存在各种老問題和新挑戰: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經營規模小、科技支撐能力不足、農機裝備水平相對較低、抗災減災能力不強等老問題仍未完全破解,農業生産要素緊繃,壓力越來越大。同時,主糧價格下調、財政增收下降、負擔加重,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放鬆農業、乃至忽視農業的觀點和聲音,這些都構成了現代農業高點強攻、高位護盤的新挑戰。

  現代農業發展正處於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陣痛期。這些年農業發展成就巨大,但確實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地下水超採、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等問題凸顯,生態環境受損嚴重、承載能力越來越接近極限,資源開發利用強度過大、農業資源環境已經亮起“紅燈”。在資源環境上不欠新賬,逐步還歷史欠賬,必然要給透支的農業資源環境以休養生息的機會。但是,轉變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必然要給農業經營主體帶來利益上的波動和損失,對於農業戰線的幹部職工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只有經歷長久的陣痛,農業發展才能在已有基礎上鳳凰涅槃、華麗轉身。

  現代農業發展正處於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爬坡期。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産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現象仍沒有明顯改觀,大宗農産品進口擋不住、高端農産品市場不對路、優勢産品出不去,出現了“洋貨入市、國貨入庫”“國內豐收、進口劇增”的現象,到國外搶“洋奶粉”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農産品質量和效益不高,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軟肋。此外,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物問題依然突出,監管能力依然比較薄弱,農産品質量安全與全面小康的要求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

  堅持現代農業的中國自信必須不斷深化改革

  面對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乃至整個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艱巨任務,我們必須自信而不自滿,自立而不自傲。堅持現代農業的中國自信,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堅持重中之重戰略地位不動搖。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要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鬆勁。當前,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資金和政策重點用在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以及農産品質量、效益上。強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新型經營主體、農業支持保護、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等的改革進程,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和發展手段,推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現代農業的發展必然是建立在産權明晰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現代農業市場配置、資源高效利用和充分權利保障的制度,是各種類型主體不斷釋放發展活力、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的制度基礎。要推進耕地確權頒證,精準確權、充分賦權,讓農民擁有發揮自主權的能力,更大範圍調動基層群眾生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加快推進農業新型經營體系建設。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本質要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誰來種地”、“地怎麼種”問題更加凸顯,必須以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為核心,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符合國情和發展階段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産業化水平。

  加快推進農業支持保護手段創新。支持保護制度是現代化國家農業政策的核心,也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當前,一邊是國內外糧食價格嚴重倒挂,糧食高産量、高進口量和高庫存量“三高”疊加,一邊是三大主糧價格全線下跌,農業補貼逼近約束“黃線”,在這一背景下,要實現現代農業的騰飛,必須要探索新的農業支持保護手段,建立農業農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用財政資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三農,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農業補貼制度。

  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當前,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兩個“緊箍咒”越來越緊,人民群眾對農産品多樣化需求和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業保供給、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態的壓力越來越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迫在眉睫。必須從制度建設入手,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機制,要強化生態保護的機制創新,推廣減量化和清潔化農業生産模式,完善農業投入品減量提效補償機制,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做好生態治理工作。

  只有始終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把現代農業建設作為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來抓,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我國現階段的國情農情,始終把農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法治為底線築牢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基石,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主動改革、加快轉型、積極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才真正可期可待。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中國的農業現代化之路,不僅關係著億萬農民的福祉,更關乎整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在這特殊的歷史時刻,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緊扣我們的國情農情,始終抓住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這個核心任務,明確目標、堅定信心,穩基礎,強支撐,抓創新,求長效,在堅守中求發展,于穩定中謀改革,以積極昂揚、自立自醒的姿態不斷寫好三農發展的中國故事,。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