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放眼世界 讓民族種業“走出去”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12月17日 09:2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民族種業,國內種企與國際領先種企的交流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技術、材料被引入國內。隨著“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民族種業不單單要從海外引進人才、資源、資金,更要將我們的優秀品種、高精尖技術、理念甚至文化輸出海外,這將是民族種業發展振興的重要舉措。

  在育種上,雜種優勢是雜交育種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父母距離越遠的混血兒相對更漂亮更聰明。對種企也是一樣,不同觀念、文化、技術、資源的交鋒與融合是種企乃至種子産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2011 年,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中心成立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世界上第一個以雜交小麥為主營項目的公司成立了。時至今日,中種雜交小麥公司在大力推進國內雜交小麥産業化的同時,不忘打開國際視野,致力於推動雜交小麥走出國門。

  走出國門的第一站——

  在巴基斯坦開展全面試驗

  位於中亞的巴基斯坦與中國同是小麥種植大國,其國內小麥種植面積約有1.3億畝。以每畝小麥種子成本50元估算,巴基斯坦小麥種子的潛在市場規模約為65億元人民幣。

  去年5月底,在世界種子大會期間,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與巴基斯坦佳德農業研究與服務(私營)有限公司在京簽訂了中國巴基斯坦雜交小麥産業化合作協議,中國雜交小麥走向世界邁出了第一步。

  簽約1年多以來,中種雜交小麥公司在巴基斯坦開展了全面的試驗測試工作,建立28個測試基地,每年可提供20份雜交組合進行試驗測試,並篩選出適宜當地生産的組合。

  據中種集團副總經理宋維波介紹,今年在巴基斯坦進行的二係雜交小麥合作試驗示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增産幅度達到30%~50%,並在巴基斯坦開展了大面積示範推廣應用工作,得到了巴基斯坦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其中引入的部分優勢組合已進入巴基斯坦的品種審(認)定程序。

  “引進種質資源,創制適於巴基斯坦應用的新組合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宋維波告訴記者,以雲南元謀基地為基礎,建立了專門面向巴基斯坦的雜交小麥育種基地,目前已改良育成具有巴基斯坦等血緣的不育係材料2份,改良現有優異恢復係材料50份,創制出優異恢復係2份。

  在中巴合作的帶動作之下,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小麥作為最主要的口糧的特點,今年5月,中種雜交小麥公司與孟加拉金色穀倉王國(私營)有限公司簽署材料移交協議,與孟加拉正是確定合作關係,目前參加測試的雜交小麥品種已經開始播種。

  著眼種業的“未來”——

  雜交小麥給中國種業一個機會

  小麥作為世界三大主糧作物,全球種植面積第一,在世界糧食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我國小麥育種的方向來説,多年來地少人多的實際,令我國對於農作物的産量和綜合抗逆性要求相對較高。“強調這兩個要素主要是為了解決吃飽問題,而在歐洲和北美,更多的是追求小麥的品質。”宋維波説,“雜交小麥因在降低播量、節水抗旱等方面的明顯特點,在中低産田尤其是鹽鹼地上表現出很大的優勢,豐産性很好。”

  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中國的種業在哪些作物育種上可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是中種多年來一直探尋的問題。

  在宋維波看來,雜交小麥蘊含的商業價值非常大。全球的科學家研究雜交小麥幾十年,到目前還沒有能做到大規模産業化,而我國的兩係法雜交小麥技術在全球都是領先的,並初步實現了産業化。“如果有朝一日雜交小麥可以形成大規模的商業化,不僅是中國的市場,全球的市場都是潛力巨大的。”宋維波説,“從技術發展趨勢和未來市場潛力來判斷,這是一個讓中國種業在全球領先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做這個事情。”

  尊重行業發展規律——

  種業是一個全球化的産業

  “目前雜交小麥強優勢組合已經有了,規模制種技術研發也有很大進展,但要滿足産業化的要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宋維波坦言。

  強優勢的雜交組合是産業化的基礎。“能讓老百姓買單的品種才有競爭力。”宋維波一直用市場化的觀念來看待育種科研問題,“強優勢組合要具有增産、抗病蟲害等性狀,讓農民得實惠的品種才有市場。”

  商業角度上的可行性同樣至關重要。“制種産量、制種質量、規模化制種技術的開發、全程機械化制種的配套設施等等,都是決定雜交小麥産業能否順利商業化的重要因素。”宋維波説。

  如果説自主研發技術能力和資源資金條件的配置能力可以被稱為企業的硬實力,而管理能力、多文化整合能力就是企業的軟實力。“管理問題最終還是要落到人上,落到觀念和文化上。”宋維波談到提升企業管理能力時説,“有很多途徑可以提升企業管理能力,其中最有效的一條就是把人員請進來派出去。”

  將國外的優秀團隊請進來,並將自己的優秀團隊送出去,正是在這樣的交流中,中種集團逐漸融入全球化發展的大圈子。“種業是一個全球化的産業,其技術擴散需要全球化市場來支撐,技術研發投入也需要全球化的市場來回饋的。”宋維波認為,民族種業自身想要發展壯大,走出去是一條必經之路,至於走出去的路徑,“跨國公司怎麼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就怎麼走出去。”

  “與産業相配套的政策同樣重要。”宋維波告訴記者,“我們不能要求國家在産業化初期就制定出配套政策,但隨著産業的一步步發展,我相信政策也將越來越完善。”

  鏈結·小麥

  小麥原産地為西亞的新月沃地,我國最早發現的小麥遺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四千多年前的樓蘭古墓裏發現了碳化小麥。小麥自古是我國的傳統作物,早在元朝以前就有了“收麥如救火”的農諺。

  截至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範圍所種植的絕大多數小麥都是常規小麥,直至2005年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昌平選育的“京麥6號”通過北京市品種審定,國際上第一個冬性兩係雜交小麥品種才問世。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