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百姓養肉牛,政府作靠山

三農 人民日報 2015年12月13日 08:2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重慶市豐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移民大縣,地處三峽庫區,也是重慶市的生態涵養發展區。這樣的定位之下,如何發展經濟,老百姓靠什麼致富?豐都選擇了肉牛産業,舉全縣之力建設“中國肉牛之都”。目前,豐都全縣肉牛飼養量已達33萬頭,還進口了國內首批澳洲屠宰用牛。肉牛産業帶動了4.2萬多農戶,每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成了縣域經濟的支撐産業、群眾致富的殷實産業。

  農戶養牛——

  三成多農戶參與,牽著牛奔小康

  “這個賬算得過來。”在重慶市豐都縣包鸞鎮飛仙洞村的一處牛舍門口,村民張金威跟記者算起了“養牛賬”。

  “我從小就養牛,但那就是自家養個三兩頭。2012年畜牧部門的人來村裏講課,講養牛技術、也動員我們養牛致富。這時候,我才動起了腦筋,想把養牛的事兒做大。”張金威説,“一頭牛養一年,賺3000元,為啥不多養呢?”

  説幹就幹,當時已經年近六旬的張金威投入了自己所有的養老錢,成立了自己的微企——豐都縣致富養殖場。2012年,他養起了20頭肉牛,2013年達到40多頭,2014年到60多頭,今年已經100多頭了。

  “保守算,今年能掙30萬元。這錢不留著,明年再投進去。”張金威説,“建微企養肉牛,這條路是走對了。”

  走對路的,不只是張金威一個人。在飛仙洞村,圍繞肉牛産業發展的微企超過50戶,建成了重慶市第一個微企村。

  “我們兩口子,自家能養40多頭牛,一年能掙10多萬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在飛仙洞村,村民張升魚也嘗到了甜頭。

  一頭牛價值幾千甚至上萬元,是農家最金貴的牲畜,農戶能養好嗎?疫病風險他們能應對嗎?

  “政府防疫員,打電話隨叫隨到,比我們自己還上心。”張升魚給檢疫站的全是好評,“教我們養牛技術,比如給肉牛聽音樂、做按摩,這些我們自己哪能學到?防疫檢疫、繁殖授精,學不會的技術活兒也都有他們來幫忙。而且,這些全都免費。”

  豐都人説,“牽著牛兒奔小康”。的確,豐都肉牛産業已經成為重慶市扶貧主導産業。目前,豐都縣農戶組建了31家股份合作組織、1320多戶家庭牧場戶、4.2萬多農戶參與肉牛産業,每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全縣35%以上的農戶都參與到肉牛發展中。此外,物流、餐飲、工藝品等下游鏈條吸納2000多個勞動力就業。

  企業養牛——

  上規模,有技術,打造肉牛全産業鏈

  10月21日淩晨3時55分,150頭澳大利亞肉牛乘飛機抵達重慶市江北機場,隨即轉運至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綠木隔離場。定點隔離檢疫飼養以後14天之內屠宰完,這批牛肉投放市場,立即銷售一空。

  今年6月,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簽訂。根據協定,中國將每年從澳大利亞進口100萬頭肉牛。這是中澳自貿協定簽訂後,進口的“第一單”澳牛,也是我國進口屠宰用商品活畜的破冰之旅。

  “之所以讓我們承接澳牛,與我們在規模和技術上的優勢分不開。”恒都集團副總經理朱剛泉説,“在高家鎮,我們的肉牛育肥場存欄1.6萬餘頭牛,是全亞洲最大的單體養殖場。我們引進了數百名技術人才,建立了自己的技術團隊,還和全國畜牧業協會、西南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

  這一單澳牛進口只是一個好的開始。沿著這條新開闢的商路,更多的澳牛正在來中國的路上,到2020年,重慶市將力爭實現進口肉牛25萬頭、冰鮮牛肉10萬噸。目前,豐都縣自身肉牛飼養量已達33萬頭,肉牛企業已達到35家。

  “我們國家耕地金貴,養牛的地沒那麼多,所以我們才直接從澳洲進口肉牛,填補國內牛肉市場的空白。”豐都縣委書記徐世國介紹,“我們發展肉牛産業,要把農戶參與和收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肉牛産業每一環,幾乎都有農戶受益。”朱剛泉介紹説,“我們和農戶簽訂了1.5萬畝的牧草收購協議,農民一畝牧草收入達到3300元左右。每年20%的架子牛,都是從本地農戶手上收購。企業還解決了1200人的就業。”

  在豐都,企業和農戶“訂單種草”,帶動了2.3萬農戶增收。秸稈、果渣、酒糟等作為飼草飼料賣給企業,為豐都縣農戶每年增收4500萬元。

  “現在我們正在推進江海聯運直達,實現後會大力助推澳牛進口。”徐世國説。“明年,我們希望實現全縣肉牛飼養量33萬頭以上,建成肉牛全産業鏈。肉牛産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到20%以上。”

  政府幹啥——

  搭建平臺,做好保障

  豐都養肉牛,政府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政府搭臺,企業帶動,農戶參與。”豐都縣縣長羅成説,“政府的作用,就是搭好平臺、搞好服務,做好肉牛養殖産業的‘保姆’。”

  為了給肉牛産業搭好臺,豐都縣成立了一個其他地方沒有的機構——肉牛辦,全稱肉牛産業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抓肉牛産業發展。

  同時,豐都縣財政每年編制預算3000萬元,專項用於肉牛産業發展。家庭牧場和5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分別可獲3萬元與100萬元基礎設施補助。對母牛養殖、牧草種植、環保治理各環節,也分別有所鼓勵支持。

  “發展肉牛,離不開政府的幫忙。”張升魚如數家珍,“水泥路、沼氣池、路燈、水庫這一切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工商、農委、科委等好多部門來支持的。畜牧部門就更不用説了。”

  為了加大畜牧部門對農戶肉牛養殖的支持力度,在政府機構改革中,豐都縣專門設立了畜牧獸醫局,對鄉鎮畜牧獸醫站實行行業直管。320名專業人員到一線開展産地檢疫、制定道口檢查、隔離觀察、春秋兩季強制打防疫針等工作,給肉牛安全建立了防護網。

  “全縣肉牛疫病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準以內。”豐都縣政府副縣長羅全良説,“農戶從外地買回來牛犢,我們的技術人員幫忙防疫,基本都能活下來,儘量不讓農戶受損。”

  産業要發展,科技支撐很重要。豐都建立以國家和重慶市肉牛首席專家為核心、35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為骨幹的肉牛産業技術試驗站,爭取12個國家級重大課題項目,著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肉牛新品種。

  同時,豐都把最新的肉牛養殖知識技術及時推廣到農戶家中。為此,豐都縣構建了“首席專家+縣級科技特派員+鄉鎮技術員+村社指導員”四級聯動的科技服務體系,從根本上保障了肉牛産品安全。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