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物聯網裏螃蟹歡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12月09日 08:4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崔麗

  “北風起,蟹腳癢。”11月24日清晨,細雨濛濛的江蘇宜興高塍鎮,大片蟹塘水波浩淼。老蟹農邵寧偉從自家塘口提起一籠螃蟹,對記者説:“你看!殼青肚白,個頭大,味道鮮,塘口價50塊錢一隻!上海一個老客戶發短信來,説今天要30隻。”

  送走了快遞,老邵掏出手機,登錄“水産養殖智慧監控系統”,點擊“開啟增氧器”,塘面上就冒出了水泡。“我們的大閘蟹就是這樣養出來的,比別的地方晚上市兩個月,一直能吃到過年。細説起來,你得去問李教授。”

  一旁的村幹部説,李教授就是中國農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李道亮教授,搞農業物聯網應用研究的。2010年3月,李道亮帶領團隊到宜興試驗水産智慧養殖,他們與宜興市農林局組成工作組,幹得熱火朝天。

  “物聯網能養螃蟹?”蟹農們開始疑慮重重。工作組費了好大的勁,13個傳感器才插到了高塍鎮5戶蟹農的1000畝池塘裏。剛開始,傳感器數據有偏差,信號傳輸也不穩定,一個雷下來,信號就斷了。慢慢的,避雷、數據傳輸、傳感器清潔、電控箱散熱等技術難題被一個個攻破了。

  幾年下來,蟹農們嘗到了甜頭。溶解氧和水溫就是螃蟹塘裏的天氣預報,氧少了螃蟹愛生病甚至死亡,氧多了螃蟹愛打架。老邵説:“過去一到夏天,整夜都要守在塘口上,蚊叮蟲咬不説,有時還碰到毒蛇。現在,只要看看控制器顯示屏,敲敲鍵盤,用手機發個短信就搞定了。”池塘是否增氧,增多少氧,什麼時候投飼料,現在有了準確的數據參考,螃蟹的成活率和品質都提高了,畝均還增産一成以上,增收1000-1300元。目前,宜興6個水産養殖鄉鎮1040個養殖戶的5萬畝水面全部用上了物聯網技術。

  看到物聯網養殖給農民帶來了這麼大的好處,一直和李教授合作的宜興市農林局信息科科長蔣永年,乾脆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負責中農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公司最近又有了新成果,與美國水質監測儀器專業廠家哈希公司合作,將傳感器電化學法升級為熒光法,提高了整機設備的精準化和使用壽命。目前,全國23個省市共7萬畝養殖水面都用上了他們研發的設備,開啟了物聯網養殖新模式。

  點評

  有了物聯網,蟹農們汗水少了,票子多了。這是故事給我們的直觀印象。讓我們更欣喜的變化是:借助新技術,蟹農可以和螃蟹“對話”,養蟹心裏有譜了;和農技專家隨時連線,技術心裏有底了;以往繁雜的工作現在敲敲鍵盤、發個短信就能搞定,不用再被束縛在水塘邊,真的可以當上現實版“開心池塘”的塘主了。

  物聯網給我們的不只是農業的現代化、高收益,不只是農民生産方式的改變,更是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隨之而變。對農民而言,不僅讓他們的生産過程更加高效,還讓他們與世界更緊密地聯絡起來,融入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衷心希望,讓物聯網浪潮來得更快更猛烈些吧!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