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11月1號,國家正式啟動了今年對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的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按照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規定,今年玉米臨儲價格為每斤一塊錢,相比去年每斤下調一毛二。
自2008年實行玉米臨儲政策以來,收購價首次下調。為什麼今年會下調?玉米戶們怎麼辦?今天的《農經漫談》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和您聊聊玉米價格這些事兒。
張子雨:糧食的價格關係到咱們的種糧收入,國家一直在用多種方式調控包括玉米在內的各種糧食價格。估計有不少農民朋友已經感覺到了,今年玉米的價格不如往年了。
11月1號,國家正式啟動了今年對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的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比往年同期提前了一個月。按照國家發改委等4個部委規定,今年玉米臨儲價格為每斤一塊錢,比去年每斤下調一毛二。這也是2008年實行玉米臨儲政策以來,收購價第一次出現下調。
為啥收儲價格會下滑了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咱們的玉米出現了庫存壓力。經過咱們的努力和國家的扶持,咱們的糧食已經連續豐收了十幾年。這是好現象,然而由此也産生了一些地方的玉米庫存壓力很大,比方説,單就吉林省而言,國儲庫玉米庫存已高出常態3倍多。
更麻煩的是,玉米的價格雖然保證了咱們的收入,但卻給下游的玉米價格加工企業帶來了一定的負擔。去年,加工企業要購買玉米,每噸可能要2400元,對於一些企業來説,這個價格實在是有點高了。
面對玉米收儲價格下調,有些農民朋友可能會有情緒。這都可以理解。有農民朋友就給我算了一筆賬,種一畝玉米,成本大概是1200元,按照目前的價格來計算,種玉米就要賠錢。
不過咱們不能光鬧彆扭,關鍵是要把道理想清楚。雖然有國家的調控政策,但是糧價漲跌,都是正常現象。國家現在下調收儲價格,也是要順應市場變化。同時,國家要顧及到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要保護農民的利益,也不能忽視企業的困難。所以,對於國家的收儲政策,咱們要有充分的理解。
另外一方面,咱們國家的糧價長期以來都存在內外倒挂的情況,國內的玉米價格,比進口玉米還貴。這種情況長期下去,還是要傷害到咱們農民的利益。
那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最近,有農業部的相關負責人就告訴媒體,新一輪的農業調整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引領,生態保護優先”。説白了,就是要讓市場來引導咱們種糧,對於咱們農民的補助,也會轉向現在最先進的“綠箱補貼”,也就是説,誰種糧技術含量更高,更環保,國家就重點補貼誰。
所以,咱們也不能再有吃大鍋飯的思想。在這經濟新常態下,咱們種糧還得在深耕細作、提高競爭力上面下功夫。您比方説,種地之前要先仔細籌劃,看看自己的地適合種什麼,找到最具有效益的農作物,通過咱們提高種植水平來保證種糧的收入。如果大家都能這麼做,那麼國家的綠箱補貼依然能夠照顧到咱們大多數農民朋友。
正所謂:
種糧先要規劃好,市場變化是導向。精耕細作技術好,綠箱補貼幫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