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養魚怎能領糧補

三農 人民日報 2015年12月06日 09:2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三農”發展形勢雖好,也不能對補貼等惠農政策有所放鬆;挑戰依然嚴峻,更需要對相關制度進行調整和完善

  養魚也能領種糧補貼?近期,還真的在媒體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鮮事兒”。據報道,湖北的一處漁場,有著千余畝的湖面,這裡並沒有任何人種植任何品種的糧食作物,卻憑著虛報的1000多畝水稻種植面積和300多畝油菜種植面積,套取了20多萬元的國家種糧補貼。

  事實上,還真是不止這一種“套補模式”。這些年,有人把西瓜地、荒地等“轉型”為種糧地騙補貼,有人把小面積“篡改”成大面積多佔補貼,更有人辦出“非轉農”的假身份之後冒領補貼,各種形式可謂“爭奇鬥艷”。而且還不只是種糧補貼,其他惠農資金也“亂象”頻出。有的把錢花在農民並不需要的“閒處”,有的花錢建了農業設施在那兒“閒置”,還有的花錢引進“先進”技術被農民“嫌棄”……大錢小用、花錢無用、有錢亂用,不一而足。本來很好的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偏差,實在讓人心痛。

  這些年,隨著國家出臺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中央和地方投入的惠農資金數量也不斷增加,目前的總體規模已達萬億元量級。大量的資金投入的確起到了強大的引擎帶動作用,利益得到保護的農民,生産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農業農村發展形勢持續向好。糧食産量連續十一年增長,農民收入連續十一年增加,農村的基礎設施以及社會事業的發展也進入到歷史上最快的時期。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惠農補貼等資金投入的效用問題也越來越被關注。一方面,有人提出,補貼正在逐漸演變為對農民的“收入型福利”,其對糧食生産的刺激效應正日趨遞減,政策效能也逐步降低,亟待順應當前“三農”發展新形勢進行調整優化。另一方面,面對時而曝光的套取補貼、資金濫用等消息,有人質疑,由於惠農資金在制度設計上“重花錢輕效果”,在使用和管理上透明度不夠,缺乏有效監管等原因,不僅使惠農政策落實出現偏差,導致部分資金用在了不該用的地方,還有可能帶來一些負面效應。這些關切都有一定道理,也的確需要在當前和今後的相關政策改革中給予回應。

  如今,我國的“三農”發展站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高起點上,既面對著各項事業發展難得的好形勢,也面對著主要農産品供給仍處緊平衡、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依然不強、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受WTO規則制約日漸嚴峻等挑戰。雖然面對好形勢,也不能對補貼等惠農政策有所放鬆;面對挑戰,更需要對相關制度進行調整和完善。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需要遵循:在任何時候,惠農政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支農資金只能增加,不能減少。不能因為相關政策調整而使糧食生産有大的起伏,也不能因之而讓農民收入有所減少。

  今年,國家將種糧直補、農作物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就是適應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進行的相應調整。值得期許的是,隨著一系列調整和完善措施的出臺,未來相關惠農政策的精準性、實效性將進一步提升,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也將更加健全。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