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笨鳥先飛 開闢致富路

三農 鶴崗晚報 2015年12月03日 14:0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創業作為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追求進步、建功立業的精神狀態,體現著自強不息的堅定意志。所有創業者的故事都不簡單,沒有一帆風順的,綏濱農場王連梅的創業故事也很曲折,最為我感動的就是她那堅韌不屈的精神。

  近些年,農場撤隊並區如火如荼,連隊房屋沒了,以往家家戶戶養的“小笨雞”也隨之消失,市場上賣的雞大多為肉雞,口感味道均不及“小笨雞”。王連梅看到了商機,另一個原因是她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她種植17公頃水稻,咱這一般的農戶都是“幹半年、歇半年”,但她不這麼想,她身體好、能吃苦、有經驗,勞動創造價值,正是這股子幹勁,開始了她的養雞創業之路。

  她以前養過豬,豬舍周邊環繞樹林,稍加改動便可作為理想的雞舍,資金方面有問題,王連梅向親戚朋友借了8萬元,就這樣場地有了、資金有了,她開始忙活了起來,購置設備、雞雛、飼料、疫苗藥物等,一切都很順當,對於小笨雞的飼養她是有經驗,但是看著雞舍5000隻雞雛,她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總擔心哪個環節出問題。雞在1-20日齡對於溫度的變化很敏感,很容易得病,天天測溫20多次,半個多月的時間晚上得不到好的休息,瘦了10多斤,由於她付出的艱辛,這期間僅損失雞雛94隻。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雞已經2個多月大了,天氣也開始轉暖了,她將近5000隻雞散放到了樹林裏,晚上到圈舍查看,發現少了50多只,拿著手電筒圈內圈外仔細進行了查看,沒發現有什麼情況,在一數還是少了50多只,如此情景出現了3天,第四天她一宿沒睡,蹲點守候,終於發現了問題,原來林子周邊有狐狸、山狸子,白天有老鷹,她想到了辦法:要是將林子圈起來一些就好了,但是沒有多餘的錢啊!她只能將狗放在雞舍和林子裏,她白天就在林子邊一圈一圈的巡查,保護著她養的雞,到了晚上腳也疼、腿也疼,她在哈爾濱的姐姐知道了,也是心疼她,給她匯款讓她買了一台電動自行車,就這樣減少了些損失,這期間損失近2000隻雞,後來她是這樣説的:“真是防不勝防啊”。

  轉眼到了秋天,但大部分雞都長勢較小,達不到食用要求,很多人建議她每天多喂點飼料,給雞追追肥,她沒這麼做,那樣雞是肉多了,但肉質達不到“小笨雞”的口感。本地人都知道“小笨雞”之所以好吃在於雞是散放的,活動量大,夏季基本不怎麼喂養,主要靠吃昆蟲類,只有這樣雞才好吃,叫“小笨雞”或“溜達雞”。八月十五期間,她的養雞舍熱鬧了,親戚朋友都來幫忙,燒水褪毛都忙活開了,每只80元,賣了900多只雞,她也敞亮,燉了一大鍋雞肉,大夥都説這雞就是好吃!經過這次很多人都知道她家的雞好吃,年前她以每只100元的價格,賣了1900隻。她算了筆賬,養雞共投入了11.6萬元,年底變成了26萬多,純掙了14萬多。現在農場的人都知道她家的雞真是“小笨雞”啊!“農場雞肉哪家好,火犁24找連梅”。

  2015年,她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搞林下養殖笨雞的規模。以本地雞為圓點,以林中散養方式為亮點,提升蛋的價值,一舉多得。王連梅除了敏銳的眼光和獨到的市場判斷力,還有一點值得肯定,就是她沒有忘記致富無門的鄉親們。她的兒子大學畢業當兵于去年年底復原,他放棄外出工作的機會,利用科技的手段和勤勞的雙手,在家大力支持母親養雞,計劃將雞賣到北京等地的大城市。下一步他們將註冊商標、註冊合作社,他也將挑起合作社的擔子,這對於他來説責任大,擔子重。從他們未來發展的想法中可以看出,母子倆會把特色養殖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祝福他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跟隨他們一起致富的人越來越多。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