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編者的話:
想象一下:你在家中用互聯網上輕鬆地買了一部智慧手機,耐心地等待快遞員上門。門鈴響了,你開門一看,快遞員騎著馬來送件。是一種什麼感受?
這種“錯亂感”,種企並不陌生:一方面,育種研發作為極具科技含量的一項工作,早已進入分子技術時代;另一方面,不少種企的管理,無論是對經銷商,還是對企業員工,還停留在十分落後的時代裏。
近期以來,隆平高科、中種集團等一批現代種企,積極佈局信息化戰略,試圖構建與現代企業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希望種企可以儘快補上“信息化”這堂課。
隆平高科“隆商通”上線——農民買種子有發票經銷商賣種子有數據
本報記者 李國龍
11月24日,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商通”手機客戶端上線發佈會在合肥舉行。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該系統將首先在蘇、魯、皖、豫15個縣開展試點。
“隆商通”定兌系統由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該系統包括電腦客戶端和手機客戶端兩部分。系統首期可以開展定兌業務,零售商管理,提貨、發貨、調貨、退貨,庫存管理,示範戶管理等功能。第二期將開發出對賬結算、活動管理、渠道管理、宣傳促銷品管理、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未來實現經銷商運營管理、其他業務平臺接入、大數據應用等功能。最終實現傳統經銷系統的信息化。
據試點經銷商介紹,系統的使用可以讓農民拿到正規發票,購種更加有保障。對縣級經銷商來説,定兌更加精確,可以隨時查詢到每個零售商的訂購兌現進度;實現精細化的營銷,隨時統計零售商數據,精確到每個村,指導工作方向,針對薄弱、空白村莊,主動下鄉訂購。
據隆平高科信息化負責人介紹,“隆商通”定兌系統上線主要是為了應對“互聯網+農資”對傳統種子經銷渠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它滿足了傳統種子經銷商亟需升級換代的需求,順應了經銷商管理越來越規範化的趨勢。
近年來,隆平高科一直把信息化戰略與人力戰略、科研戰略、並購戰略、國際化戰略作為打造種業航母並行的戰略。信息化的核心是改變商業模式、構建更可信的商業關係,從生産分銷模式變成運營農戶的模式。實質上,就是給農民搭建平臺,讓農民更方便的實現種植增收,這樣才能建立牢固的信任關係,不能以舊的模式來粉飾,必須以新的價值體系來思考。其次是解放雙手、提升效率與效益,如生産與管理簡化、規範、挖掘。
隆平高科作為“種王”不斷提升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在朝著“農王”的方向發展,不斷提升對規模種植農戶的服務能力。通過“階段優化與核心能力優化”實現對用戶的持續運營,逐步實現資訊服務、糧食交易服務、農機服務、農資服務、農技服務、金融服務等;通過“隆商通”定兌系統,構建信任體系,消除信息不對稱、消除庫存、降低經營風險,做到農戶的全程打通,實現對農民的增值服務;通過“農視頻”、”農氣象”、“糧食交易”等種植規劃與管理系統實現品種管理的全程打通;通過內部的質量管控系統的升級換代實現品種質量控制系統的全程打通。最終實現農戶、適宜品種、適宜區域、規範種植管理、適宜種植環境的五個精準對應,增加農戶收益。
中種生物育種研發信息化過程可視化自動化數據可管理可追溯
近日,由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生物育種研發信息系統正式上線,標誌著中種集團在科研信息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自此中國種子集團生命科學技術中心的研發工作全面進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
中種科技中心是迄今為止我國種業企業在自主研發方面最大規模的投資,集成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農作物生物技術領域和主要農作物常規育種領域的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自投入運行四年多來,科技中心已經發展到200多人的規模,積累了大量的研發數據。
為解決數據的管理與共享等問題,輔助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高技術、大通量、流水線、工廠化”商業化育種平臺,中種集團在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信息技術部的大力支持下,自2014年8月起開始啟動生物育種研發信息系統項目。經過前期需求調研後開始設計與開發,並通過不斷的測試修正,保證了系統按期上線運行。
生物育種研發信息系統的上線將助力科技中心基因組育種部、轉基因育種部、遺傳編輯部、集成技術育種部和資源管理部五個部門研發過程管理、研發數據管理,提升生物育種效率,實現研發過程可視化、自動化,研發數據可管理、可追溯的目標。該系統作為中種集團商業化育種信息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填補了國內空白。 王博
信息化的本質是連接
宮俊濤
過往,種業界的人對信息化的理解往往限于企業內部IT建設,更多的是將其看作是工作效率提升的一種工具。實質上信息化的本質是“連接”,企業的信息化戰略則是融入“思想”的“連接”戰略。
在供應短缺時代,泰勒的科學工作法使得工人的技術動作與物件有效連接,衍生流水線、自動化作業,提高了工業效率;在大規模工業化時代,豐田的看板管理、準時制生産實現了對前後工序的連接、對供應鏈各環節的連接,也才有了零庫存、協同生産,成為工業化競爭的利器;在消費時代,以阿裏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通過連接眾多買方、賣方,重塑了商業零售業態,並攜巨量消費用戶開啟了對金融、旅遊、娛樂等多個行業生態的重塑。
在我看來物聯網、互聯網等都是“連接”的實現方式,而用戶思維、平臺思維、生態思維則是蘊含在“連接”中的思想,通過“有思想的連接”可以對很多行業實現生態重塑。
歐美等農業發達國家借助信息化構建新型農業産業生態已取得可觀成效。農業巨頭孟山都、杜邦先鋒皆已在信息領域投入了重金,如孟山都先後以2.5億美元收購精準農業服務商Precision·Planting公司、以9.30億美元收購農業氣象與保險大數據公司Cli-mate,杜邦先鋒通過農田決策方案著力打造企業與農戶的直連。這些巨頭通過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了作物與水土、與環境、與植保服務的連接,既提高了農業運作的精準度及效益,又與用戶建立了長久可信賴的關係。此外,伴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普及,國外涌現出一系列的農業信息化、農業大數據專業服務公司,不斷提升農戶與各類農業服務的有效連接能力,如雲端智慧農業管理服務商Farmlogs、土壤大數據分析公司Solum等,這也推動了其農業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當前農業行業信息化水平相對落後,但我國擁有移動互聯網覆蓋較廣、智慧終端普及率較高這些良好的信息化應用條件,農業産業應積極理解信息化、擁抱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