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化工老闆玩泥巴 稻田養出一片蛙

三農 浙江日報 2015年11月27日 09: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吳傳意給黑斑蛙喂食。

  在長興縣和平鎮城山村,30來歲的養蛙人吳傳意在一個蛙池旁邊的泥地蹲下,剛掀起一塊木板,幾十隻青蛙就躥了出來,鑽進旁邊的水溝裏。“撲通”、“撲通”幾聲過後,周邊十幾米的青蛙都跟著騷動起來。

  吳傳意個頭不高,穿著一件乾淨的襯衫,身上也沒什麼泥巴,讓人很難把他跟傳統農民聯絡在一起。但是看他喂養的手法,倒是十分老練。

  吳傳意也説不清楚他到底養有多少蛙,只是説有兩塊地,一塊80畝,一塊120畝。這兩個養殖場屬於浙江長興創意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位於湖州長興和平鎮城山村,相隔有5公里左右,吳傳意每天的工作就是開車往返于兩地,主持著養殖場的工作。

  “這幾年化工廠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污染也大,而黑斑蛙能捕捉大量的害蟲,而且經濟效益比普通的牛蛙、美國青蛙要好。”吳傳意這樣説起了養蛙初衷。2010年,他放棄了自己的一家化工廠和每年數十萬的回報,回鄉發展養殖業,後來又開始種“蛙稻田”。

  為了學習技術,吳傳意從網絡、電視等渠道了解養蛙的門道,並親自趕赴四川、湖南、江蘇等地考察。通過不斷摸索,他慢慢找到了門道,探索出活水孵化、蝌蚪成蛙同池放養、高效人工馴化喂養顆粒飼料等先進科學的養殖方式,同時還對養殖基地進行了合理規劃,分為活水孵化區、蛙苗孵化區等不同片區。

  幾年摸索下來,吳傳意的綠色産業發展很快。2013年,養殖基地的養殖蛙畝産效益達3萬元,城山村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青蛙村。

  在吳傳意的一處養殖場裏,我們看到,除了孵化區,這裡還有一片20畝左右的水稻田,這正是吳傳意今年5月開始試驗的“蛙稻田”。

  從外表看,“蛙稻田”與普通農田沒有區別,只是多了一條條水溝,青蛙就隱藏在水裏,稻田四週圍起了半米多高的網。在稻田四五米高的上方,有一張更大的網,覆蓋著整個120畝的養殖場,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

  稻養蛙,蛙護稻,套養的方式形成了小範圍的生態平衡。除了一些不得不使用的生物農藥外,“蛙稻田”杜絕一切常規農藥;另外,稻田不會使用太多的肥料,以生物肥料為主,盡可能做到生態環保,提升稻米的品質。

  目前,實驗田一半的“蛙稻”已經收割,月底之前,另一半也將全部收割。從畝産來看,稻米大概700多斤,黑斑蛙500多斤。同單獨種稻或者養蛙比較,這個産量比較小,但從綜合效益來看,這種形式則遠遠超過了傳統農業,預計畝産效益將接近2萬元。“最重要的是,在推入市場之後,‘蛙稻’這個概念將會很受歡迎。”同剛開始創業一樣,吳傳意對自己的綠色産業充滿自信。

  在返回的路上,吳傳意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個村裏的養殖戶打來請他傳授經驗。放下電話,吳傳意告訴記者,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優化自己養蛙種稻的模式,讓它更簡單、高效,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戶致富。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