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農民工返鄉養雞 一年增收30萬

三農 華西都市報 2015年11月24日 10:2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鄒興麗給兔子喂食

  每天早上6點起床,將10多只土雞和100多只小雞裝進皮卡車裏,帶到鎮上賣掉,已經成為瀘州合江縣九支鎮夾子口村民汪久波今年以來每日的常態,也是他每天最高興的一段“進賬”時間。

  回到家鄉3年多,王久波和妻子先後在家裏養殖兔子、土雞、並孵養小雞,對比在外打工8年的日子,汪久波坦言,回到家鄉踏實、有歸屬感。

  來自瀘州市就業局的一份統計信息顯示:2013年1月以來,全市農民工返鄉創業5194人總投資額達37.7億元,直接帶動周邊村民就業4萬多人。當地政府也制定多種措施積極為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創造條件,開闢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

  家中辦養殖 打工仔年入30萬

  3年前,在浙江打工8年的汪久波和妻子鄒興麗回到老家——合江九支。

  在外期間,夫妻倆沒有特別的技術,靠著運輸貨物掙錢。2012年下半年,由於生意不好做,恰好家鄉正在搞發展,想著可以照顧一家老小,汪久波便和家人商量,決定回老家發展。

  在農村老家擁有自己的土地,是汪久波的優勢所在。汪久波的土地就近挨著房屋,回到家鄉的夫妻倆,在離家不到50米的平地上搭建了一個300多平米的兔子養殖基地,開始養殖兔子,3年時間過去,如今,每個月,汪久波的兔子養殖地能夠出籠兔子1000多只,還都不愁銷路。

  今年以來,汪久波和妻子又開始商量著發展另外的養殖業,於是,在自家附近的另一片山坡地,每日便有著成群結隊的土雞撒歡。汪久波介紹,今年以來,除了養殖了2萬多只土雞,他們還在孵化小雞,目前,在家中待售的小雞就有1000多只。

  鄒興麗小小地算了一賬,今年以來,已經賣掉小雞近3萬隻,土雞銷量也有近7000隻,按照一隻小雞可賺8元,一隻土雞可賺15元的價格,那麼今年,單單是養雞的收入就有34.5萬。

  汪久波説,明年,還要將養殖場進一步擴大,“我家附近,還有幾百畝的的山林,打算在這裡搞一個寧夏養殖場,專門喂養土雞。”

  回到家鄉發展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呢?汪久波坦言,“在外的打工日子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每天吃飯都是趕著吃,對娃兒的想念真的止都止不住。”如今,每天晚上,一家人圍著圓桌進餐,其樂融融,只是數年前,他想都不敢想的。

  回鄉學技術 建築工創業當老闆

  11月20日,在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九色甜元”果園裏,老闆余宗芩正和其他果農一起,為葡萄搭棚。對於余宗芩來説,在外漂泊多年的他能回到家鄉建立起一座果園,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

  余宗芩是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人。2004年,余宗芩背井離鄉到外地打工,開始從事建築行業,輾轉于全國各地。然而,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卻渴望有一日回到家鄉,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2010年通過考試,他回到了瀘州參加3年的全脫産培訓,共學習了農業、創業等21門學科。學成後的余宗芩便不再到外地打工,而是著手自己創業。在經過多方的考察後,余宗芩決定投資農業,開始在老家建立起了一片果園。“剛回來的時候,現在果園的這片地還是一座已經廢棄了的工廠和荒地,想著這些地空著可惜,我就決定把這裡盤下來。”

  起初,余宗芩流轉到手的土地並不多,他也只打算僅種點葡萄,做點小生意。然而隨著後來政府的支持,手中可支配的土地越來越多,最終土地規模達到了700畝。於是,他便開始栽種更多的水果。如今,余宗芩將這700畝地建成了一片果園,也開始在果園裏種上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我想的就是果園裏一年四季都能有水果,把它做成個體驗式的採摘基地,現在已經種上了甜橙、李子、西瓜、桃子……再過些時間,就都長起來了。”

  原因剖析

  政府建渠道 發展機遇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

  在九支鎮,像汪久波這樣的返鄉農民工創業人員,近年來數量正逐步上升。九支鎮就業和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白正濤介紹,僅今年來,在工商所登記註冊的農民創業個體戶就達100多家,另外一個可以看到的數據變化是,每年申請的貸款金額也在逐步攀升,對比前幾年翻了好幾番。當地政府注意到返鄉農民工創業主要以發展養殖業為主,為了給創業者搭建一個更好的銷售渠道,考慮明年在鎮上開建一個“大型農産品批發交易市場”。

  “就近不僅可以照看家人,大傢伙兒在家裏還能掙錢,何樂而不為呢。”白正濤説,以九支為例,九支鎮與貴州赤水隔河相望、一橋相連,是四川貴州雙向對接的重要節點,同時是國家建制鎮示範試點鎮,目前正著力建設邊貿旅遊重鎮。在發展過程中,隨著城鎮交通道路、基礎設施不斷建設和完善,家鄉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多外出務工人員選擇回到九支。

  白正濤説,這幾年,小鎮發展給自己帶來了很多驚喜,但最讓自己意外的是,本來九支鎮鎮上戶籍人口不到7千,但現在長期在鎮上居住的有近3萬人,“很多人回家以後,掙到錢了,願意都來鎮上買房子。”白正濤説。

  政策幫忙

  大勢所趨政府為創業開“綠色通道”

  從瀘州市就業局的統計信息來看,截至目前,瀘州市在外務工人員150余萬人。據初步統計,2013年1月以來,全市返鄉創業農民工5194人,農民企業家501人,總投資額達37.7億元,直接帶動周邊村民就業4萬多人。

  “在對返鄉農民工創業情況作調研時,我們發現其創業模式主要有4種。”瀘州市就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是基本生存型模式。這類創業主要表現為家庭小作坊、小工廠、小賣店、小餐館之類,對資金、技術和管理要求不高。二是政策引導産業帶動模式,利用各區縣的不同資源、不一樣的優勢,開展種植、養殖等。三是打工轉型的創業模式,打工者帶回技術、管理經驗、市場客戶和訂單,有的還帶回熟練工人,因而創業成功率較高。四是“能人+返鄉創業互助”的模式,直接帶動周邊百餘名村民就業。

  除此之外,從返鄉農民工創業産業來看,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創業人員佔據了返鄉創業人員的86%,“所以我們也有針對性開展返鄉農民工的創業培訓,比如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佔據的培訓也相應會多得多。”該負責人介紹。

  為了激勵返鄉農民工創業致富增收,有的區縣還利用自身優勢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園。如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園,該孵化園2013年成立,佔地面積30000畝,現入駐創業孵化企業10家,吸引個體創業者60余人,解決了返鄉農民工剩餘勞動力1000余人就業,孵化培訓近100人,創造産值5000余萬元。

  就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農民工返鄉創業將是大勢所趨,建議各級政府在當前大環境政策的前提下,在用地、收費、工商登記、稅費服務等方面扶持農民工創業,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闢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