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04年,王德亮跟朋友借款300多萬元,説要擴大規模,當土建工程結束,大家發現,王德亮居然在草原上,建起了這個佔地4600平米的酒店時,再也沒有一個人願意再借錢給他了。
王德亮:旅遊異地獵奇心理,人家來草原不是為了住酒店,而是為了體驗蒙古包。
因為一時的盲目,王德亮付出了長達十年的代價。2014年,王德亮50歲,有的只是一身三百多萬元的外債,和六十多頂破舊不堪,沒錢翻修的蒙古包。
王德亮:十年不好過。日前曲周縣胡近口村德眾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得賓心裏樂開了花,今年的大棚葡萄獲得了大豐收,吸引了不少遊人前來採摘,加上銷售情況很好,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談起種植葡萄,李得賓介紹説,胡近口村是傳統農業村,狹小的耕作地塊不利於機械化耕作,且只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常規農作物。鄉親們致富的路子在哪兒?經過考察他發現,設施葡萄栽培前期投資大,有一定風險,但它是一項易推廣、見效快、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效林果産業,不僅可以實現果品相對於露地栽培提前和延後上市,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避免惡劣天氣的影響,進而提高葡萄産量和品質,效益相當可觀。
萬事開頭難。為了讓農民群眾把土地流轉出來,李得賓就挨家
挨戶做工作,記不清跑了多少腿,説了多少話。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2012年建成葡萄大棚,種上了葡萄種苗。
雖然李得賓對設施農業有一定了解,但葡萄栽培從來沒有嘗試過。為了掌握一整套種植技術,他決定給與中國農業最高學府——中國農業大學攀親。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得賓的經營思路和誠意打動了中國農大兩位教授,他們決定給予德眾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全方位的技術支持。以天然無公害和富硒兩項為主打優勢的“德眾葡萄”在濟南、天津等大型蔬果市場上一路暢銷,受到顧客青睞,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葡萄”。
“葡萄老李”心裏醞釀著一個更大的計劃:發展合作社成員,依託中國農大技術,培育優質葡萄種苗,統一提供給種植戶,在技術幫扶、農資採購、開拓市場等環節均採取統一行動,讓更多的鄉親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