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種下三七 長出“黃金”

三農 六盤水日報 2015年11月19日 10:1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冬日的暖陽下,盤縣馬依鎮雨界村村民何五向正在地裏除草,剛剛將180多斤三七花賣了3萬多塊錢,何五向臉上還洋溢著喜悅。

  在何五向的三七基地裏,一排排整齊的三七顯得格外喜人。“怎麼把三七地分為一塊一塊的,還挖了一條條溝?”何五向笑著開始介紹起他的“三七經”來:“三七需要半陰半陽的光照條件,必須有遮陰的大棚,三七不需要太多水……”指著一條條溝,何五向介紹説,這些排水溝的作用就是要把多餘的水排出去。何五向説,正是由於三七生長環境的特殊要求,使得很多地方地理環境不適合三七生長,所以他才將基地建在山腰上。

  10年前,家庭困難的何五向輟學到雲南文山打工,工作就是種植三七。後來,發現種三七有商機的何五向,用自己的打工掙得錢5萬塊錢在文山租地種三七,並掙得了10萬元錢。

  有了余錢的何五向時常想起老家村民們靠種玉米、種馬鈴薯養活一家的情景,2008年,何五向回到了家鄉。這時,適逢縣委、縣政府提出要發展“能人”帶動村民致富的發展戰略,他便積極響應大力發展農業的號召,用自己多年打拼的10萬元積蓄和信用社貸款,創建了三七種植示範基地。

  基地建立不久,2008年,一場罕見的凝凍將他的三七全部凍爛。然而,災難並沒有打垮何五向創業的信心和激情,通過向政府求助、再加上親朋好友的幫助,何五向籌資重新修建了種植基地。經歷過凝凍事件後,何五向深刻認識到只有學習才能獲得科學的種植方法,改變傳統種植習慣,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只有“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才能尋找差距,學習先進,改變觀念,走正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路子。為此,他一方面購置專業書籍,在空閒時間惡補種植知識,一方面省吃儉用,先後到雲南文山實地考察學習,經過科學種植,第二年,何五向將前一年損失的10多萬元“撈”回。

  如今的何五向已經是馬依鎮小有名氣的能人之一,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沒有忘記鄉親們對他的支持和鼓勵,並做實事來回饋養育自己的這片熱土。凡是本村和外村的種植戶來找他幫忙,他總無償提供技術諮詢和種植書籍,為群眾講解技術問題,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務等,有的種植戶遇到資金困難時,何五向均給予支持和幫助,低價給他們賒銷三七苗種。在何五向的幫助下,馬依鎮三七種植達到97.3畝,種戶發展到11余戶。

  如今,何五向的三七基地示範種植地已經達到30畝,按照畝産2000斤、每斤40元的價格測算,他今年預計收入達到100余萬元。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