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有專家預測,肉牛存欄量不斷下降,牛肉消費需求卻在不斷增長,預計牛肉價格7-8年之後才可能見頂。不過,牛肉價格如此上漲,整個産業鏈上卻沒有人賺到大錢。是什麼導致牛肉價格不斷上漲?這對肉牛養殖業預示著什麼信息?經過了解,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造成:
肉牛存欄量大幅下降
統計顯示,2008年至2012年,中國母牛存欄量從3300萬頭減至2300萬頭,四年間大幅減少1000萬頭。記者拿到的一份2015年8月份肉牛交易市場的統計顯示,當月肉牛總交易量36334頭,其中能繁母牛的交易量高達12781頭,直屠比例更是高達57.3%。
養牛成本不斷增加
首先是飼料,現在為了追求生長速度和肉的品質,精飼料用量明顯增多,粗飼料中草的質量也顯著提高,很多地方要喂蒸熟的稻草或者是苜蓿,飼養成本因此增加,特別重要的是科學飼養帶來的成本增加,算下來,光是牛的喂養成本就佔到總成本的七成到八成。再就是人工成本也不斷增加,規模化養殖對資金的需求比較大,對技術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農戶補欄的積極性並不高,肉牛存欄量還會進一步下降。
肉牛生長週期長
與豬一窩可以産十幾頭豬仔不同,牛一胎只能産一頭小牛。而且牛的生長週期漫長,從懷孕到産仔需要十個月,小牛長成架子牛又需要十一個月,而由於成本上升的原因,農戶養母牛和小牛的效益也不高,相對於養豬或者外出打工,養牛的比較效益也不高,農戶積極性不高,愈發棄養。
進口牛肉佔領國內市場
9月13日,農業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鮮冷牛肉、凍牛肉進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379%和978%,出口額則呈不同程度下降。2013年至今,中國進口牛肉已經超過14萬噸。中國每年的走私牛肉高達200多萬噸,而走私牛肉加上通過海關進口的牛肉佔到國內牛肉消費的40%多。中國近鄰的日本和韓國由於過度依賴美國進口牛肉,而對國內食品安全和行業造成衝擊的教訓值得中國警惕。
缺乏實質性的扶持和補貼政策
現在國家隊肉牛産業的補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興建牛場方面採取先建後補的方式,大約有50萬至60萬元的補貼,二是凍精補貼,根據每個縣的母牛存欄數量進行發放,每支吸管大約在5塊錢左右。但是這樣的補貼對當前肉牛産業的發展仍微不足道。從産值上來説,四大畜禽産業的排名依次是生豬、肉牛、禽類、奶牛,但是,與生豬和奶牛産業的發展所獲得的大量扶持和補貼政策相比,肉牛産業的發展缺乏關注。
肉牛養殖怎麼扶持:
改革開放以來,豬肉的消費比重已經由改革開放之初的90%多下降到現在的65%左右,牛肉的消費比重從不到5%提高到現在的15%,今年9月2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了《全國牛羊肉生産發展規劃》(2013-2020年),經初步測算,規劃期需要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7億元,但《規劃》更多的是扶持生産大縣,而不是一個普惠性的政策。
根據國際通行的辦法,可以對母牛展開補貼,同時結合凍精補貼,建立起肉牛的良種繁育體系,從基礎上解決肉牛繁育問題。同時要加強對養牛的投入性補貼,建立起飼草飼料的供應體系,來降低養牛的硬成本,提高養牛的效益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