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出路:定標準求品質
“要進一步發展鐵皮石斛産業,必須首先培育出適於當地種植的品種,在保證産量的同時,如何進一步降低種苗的生産成本和種植成本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段俊認為。
楊明志也關注到一個現象,有的石斛品種價格跌到每公斤幾百元的時候,好的鐵皮石斛品種仍然可以賣到每公斤上千元,“可見保證品質的重要性,今後我們將為石斛建立‘DNA’數據庫,品種不是由種植戶自己説了算,而是要經過科學的檢測。”
經過很多次專家研討,石斛專業委員會制定了一個詳細的《食用鐵皮石斛標準(行業)》,內容包括環境、種源、育苗、鮮品、質量安全、楓鬥、檢測等,來規範行業的發展。同時,協會在積極申請鐵皮石斛能夠進入藥食同源目錄。“這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楊明志説。
在東坑農業園石斛種植基地組培大棚裏,數萬瓶鐵皮石斛生根苗整齊地碼放在育苗架上,工作人員正仔細地進行檢查並記錄。苗床上,深綠色的石斛苗生長正旺。基地多方收集了40多株野外種苗,首先用形態分類學進行初步鑒定後,再用DNA測序技術對特定基因進行復核,並與基因庫數據比對,保證其同源率在99.5%以上。在此基礎上通過人工授粉坐果,種胚無菌培養,隨後對組培苗抗逆性和抗病性等多種試驗。為了解決人工種植的藥材質量的問題,基地採取了有機倣野生種植,實現了鐵皮石斛成活率在95%以上。另外,基地運用華南農業大學生物農藥領先技術,和湖南惠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試驗使用生物農藥,效果不錯。“楊明志預測説我國鐵皮石斛會是一個千億元規模的産業,我看這的確是一個正確的判斷。儘管這需要時間。”盧續貞對記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