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黑龍江省黑河市一烘乾廠烘乾新收成的玉米,保證新糧乾燥入庫。魏建順攝(人民視覺)
民以食為天。沒有穩定的糧食生産能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糧食安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産量喜獲“十二連增”,2015年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12428.7億斤,比上年增長2.4%。糧食産量再次突破1.1萬億斤,標誌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連續多年穩定在1.1萬億斤水平,為我國糧食安全夯實了基礎。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糧食生産再獲豐收,進一步穩定了向好的經濟基本面。
政策好,人努力,是糧食産量獲得穩定增長的前提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産。今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支持力度,及時下撥2015年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各種補貼資金,穩定了農民的種糧收入預期。
政策好連著人努力。黨的重農抓糧政策有力地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繼續穩定增長。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0010.7萬畝,比上年增加926.9萬畝,增長0.5%。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侯銳表示,糧食播種面積的擴大,為糧食豐收創造了基礎性條件。
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為糧食增産創造了改革性供給。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由於種植棉花、油菜籽等費工費時,比較效益較低,一些地區調減棉花和夏收油菜籽種植面積,擴大了冬小麥、玉米等糧食種植面積。數據顯示,江淮部分地區棉花播種面積減幅接近30%。全國因播種面積擴大而增産糧食約67億斤,對糧食增産的貢獻率為23.1%。
現代農業的持續發展,為糧食增産創造了裝備性供給。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糧食作物平均單産每畝達到365.5公斤,每畝比上年增長6.5公斤,提高1.8%。“十二五”以來,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比超過52%,這表明全國一半以上的農田可以實現旱澇保收。全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1%,標誌著我國農業生産方式已由千百年來以人畜力為主轉入到以機械作業為主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