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一項數據令所有關心經濟的人錯愕:2月,我國出口總值下降20.4%。
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2014年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53萬億元人民幣,下降7.5%。其中,出口6965.2億元,下降20.4%;進口8363.1億元,增長7%;貿易逆差1397.9億元,去年同期為順差934.3億元,處於2009年以來的低位。
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於2月出口劇降,有專家認為有兩個直接原因:一是出於春節假期的影響。春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節日,雖然只有七天假期,但受影響時間幾乎長達一月,尤其以輕工為主的出口産品影響更大。從歷年數據看,春節當月出口數據均有所下降。另一個原因是去年一季度出口增速較高,導致環比降幅加大。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認為,出口異常波動源於外貿企業經營習慣。鄭躍聲説,今年春節較去年提前9天,企業搶在節前出口,將本應在2月出口的商品提前至1月,致使1月、2月出口的巨幅波動,“進入3月份以後出口將逐步恢復常態。”
人民幣波幅擴大一倍所帶來的另一個可能性是,熱錢流入成本會增加,可以有效防止單邊上升帶來的簡單套利。
業內多數專家認為,雖然目前人民幣持續貶值,但具有階段性,今年總體基調仍是升值,不過未來雙向波動幅度將加大。事實上,人民幣匯率在2月中旬急速貶值之後,其走勢已經明顯不同,每日波幅逐漸放大。
2014年1月末M1增速環比和同比均出現了罕見的下降,表明我國經濟反彈趨勢結束。數據顯示,央行公佈的M1增速僅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過幾次超低的增長甚至負值。按照環比降幅來看,比較接近2012年同期的水平。M1超低速水平,表明經濟活力不足,而匯率波幅擴大,顯然有利於經濟的良性運行。
M1增速下滑與出口的指標意義相同。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風險,新一屆政府的貨幣政策正在發生變化,M2的增速表現尤為明顯。過去10年,我國M2增速維持在20%的高位,今年調低到13%的增速,針對M1的下降,加大匯率波幅,方能讓市場之手發揮更大作用。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擴大匯率浮動幅度“充分考慮了經濟主體的適應能力,有步驟地推進,調整幅度在各類市場主體可承受的範圍內”。相關專家則表示,企業“相當於被從澡盆推到了湖泊游泳,對汪洋大海的感知更近敏感。”匯改後國內企業管理匯率風險的手段更加豐富,進一步增強匯率靈活性或能夠倒逼企業積極利用匯率避險産品管理匯率風險。
2005年7月21日
央行正式宣佈,廢除原先盯住單一美元的貨幣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美元兌人民幣官方匯率由8.27調整為8.11,人民幣升幅約為2.1%。
2007年1月11日
人民幣對美元7.80關口告破,13年來首次超過港幣。
2007年5月21日
央行決定,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3%擴大至0.5%。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00。
2008年中期至2010年6月
人民幣自2005年匯改以來已經升值了19%,但受到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停止了升值走勢;同時,在危機爆發後,人民幣開始緊盯美元。
2010年6月19日
央行宣佈,重啟自金融危機以來凍結的匯率制度,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2012年4月14日
央行決定自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5%擴大至1%,為5年來首次。[本網綜合]
通常一個經濟體進入轉型期之前,會有國際資金收割財富羊毛的過程。日本完成工業化之後,日元匯率大漲,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而中國,人民幣匯率、利率同步市場化,按理此時正是熱錢涌動之際,但中國央行下決心進行另類市場化,即允許實體貿易等領域的資金流動市場化,同時嚴格限制對衝基金等虛擬金融運作。現在做人民幣套利交易的投資者,好自為之吧,掃蕩的就是你們這些資金。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洪灝表示,央行擴大匯率波幅後,市場的解讀仍然大都集中在未來人民幣匯率方向上,其實這對樓市、股市等大類資産定價有更深層意義。他認為,根據央行的意見,人民幣的估值似乎已達到了一個長期均衡點。值得注意的是,此説法與中國生産力增長速度已然見頂的時間吻合,這意味著自2005年7月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趨勢或將告一段落。其實,即使對於美元及歐元等主要國際貨幣來説,2%的單日匯率波幅也並不常見。所以中國央行擴大匯率波幅至2%表示人民幣的匯率定價從此以後將大致由市場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