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往期查看

國産大豆存亡危機

    大豆是我國的原産農作物,距今約有4700年的歷史。上世紀40到50年代,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種植和出口國。60年過去,這一古老作物卻在它的原産國逐漸式微。曾經的大豆世界第一主産國滑落到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0%,中國的大豆産業走過了一條怎樣的“淪陷”之路?[詳細]

記者觀察

緣何棄種

  2007年,是我國大豆産業具有典型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進口量達到1996年的10倍,全世界出口大豆的一半賣到了中國。

  國際市場的變化,直接傳導給了種植大豆的農民,來自黑龍江省的豆農林女士很有代表性,他們家連續兩年棄種大豆,改種玉米,因為兩者收益相差50%。

  “我們家一共3公頃地,已經連續兩年只種玉米,不種大豆了。以前黃豆價格還能達到4.2元/公斤,現在只能維持在3.6-3.8元/公斤。換算下來,一公頃黃豆只能賣1萬元,而一公頃玉米則能賣1.5萬元。”

  種了十幾年大豆的黑龍江克山縣農民劉友在前年也改種了玉米,他算了一筆細賬:“一畝大豆需種子10公斤,按每公斤5元算,得50元;化肥22.5公斤,按每公斤4元算,需90元。再加上20元的農藥、50元的機耕費以及一些人工費,一畝大豆成本得200多元。”

  最終,劉友56畝大豆利潤1.68萬元,一畝地僅有300元的利潤。如果種玉米,“每畝地五六百元很輕鬆,收益相差至少一倍。”

  海關數據表明,2013年,我國進口大豆達到創紀錄的6340萬噸,同比增長10%。據有關專家預計,2014年,我國大豆進口量仍將繼續增長。

被誰打敗

  在産量上,國産大豆與進口大豆相比,差距較大。

  在美國,大豆平均畝産可達170公斤,國産大豆只有140公斤左右,相差30公斤。産量的差距直接導致進口大豆的價格優勢。2014年1月中旬進口大豆國內港口分銷價格為每噸4200元,較之前一個月下降了100元/噸,而同期黑龍江省內大豆村屯毛糧收購價格在4200-4400元/噸水平,與進口相比毫無優勢可言。

  榨油是大豆的主要作用,在這項重要用途上,國産大豆再次敗給了進口大豆。

  豆油是我國第一大植物油品種,食用消費佔總量的85%以上。

  進口大豆的出油率是19%,豆粕的産出率是80%;而國內普通大豆出油率只有16%,豆粕産量與進口相當。如此計算,每噸加工成本相差200元以上,這一數字在糧油加工這個毛利率不超過5%的行業,幾乎是致命的。

産業鏈失控

  有關資料顯示,中國進口大豆80%貨源並不掌握在我國企業手中,而是被四大國際糧商ADM、邦吉集團、嘉吉集團和路易達孚控制。

  我國目前有90家大型大豆加工企業,其中64傢具有外資背景;這些企業實際加工能力超過5000萬噸,佔國內的85%。

  目前國內食用油市場上一批知名的品牌均被外資控制。2005年7月,邦吉公司控股了山東三維;2005年11月,嘉吉公司開始在東莞、南通等地新建工廠。金龍魚是美國嘉吉集團100%控股;魯花有25%的股權為外資控制。福臨門雖然是100%中糧控股,但是“中糧係”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貿易進口對象仍是美國ADM。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認為,沿海地區的油脂加工企業大部分已被外資控制,東北地區成為國産大豆産業的最後一個“堡壘”,但是東北三省的大豆産業鏈已難以為繼,幾年內國産大豆可能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大豆産業存在全線崩潰的危險。

  客觀來講,黑龍江省大豆在産量及出油率上輸給進口大豆,並且存在品種雜亂、産業鏈不完整的缺點;但是,黑龍江大豆蛋白含量高,具有純天然的特點。如何將國産大豆優勢放大,培育出市場歡迎的産品,這也許是産業振興的希望所在。

今年啟動兩地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産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

  《意見》指出,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産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

  《意見》提出,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産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産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繼續執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詳細]

媒眼

我大豆行業為何又被美國“忽悠”?


    之所以説“又被美農業部坑啦”,是指這一幕在2004年驚人相似地上演過。那次,同樣是價格劇烈波動,中國企業高價收購,此後大豆價格驟降,部分中國企業的大豆還沒運到岸,企業就已支撐不下去,外資則趁機廉價收購。幕後導演仍然是美國農業部。那麼,美國農業部為何屢屢導演坑中國之伎倆,中國為何屢屢上當受騙呢?這非常值得我們反思。

  説到底還是我們失去了大豆産業的定價權,把大豆定價權拱手讓給了美國。在商品為王的情況下,誰擁有物資商品,誰就掌控著最終定價權。東北大豆産量的全面萎縮和失去市場競爭力是我們失去定價權的根本。當前,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0%,怎可能擁有定價權呢?只要失去定價權,就將任由産量大國“忽悠”。這是美國在大豆行業將中國玩弄于股掌之間的主要原因。

  美國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但美國農業部掌控和發佈農産品信息,對其價格走勢産生顯著影響。美國農業部在大豆産量估值上出爾反爾,其目的在於維護美國企業的利益,但卻坑苦了中國企業。在價格高位購入的大豆企業虧損是必然的,壓榨企業經營將面臨更大困難,不排除停工停産。更為嚴重的是,高價購入大豆的中國企業面臨被海外企業低價收購的窘境。

  痛定思痛,關係國人生計的農作物供給絕對不能依賴於國外市場。東北大豆的全軍覆沒就是一個深刻教訓。恢復東北大豆昔日威力顯得日益重要。在恢復東北大豆絕對産量上需要政府出臺保護性政策,一旦大豆價格下挫或者被國際打壓,國家應該採取保護價收購政策。殊不知,美國農業種植者享受大量的政府補貼。在恢復産量的基礎上,東北大豆應該提高生産率,降低成本,確保品質。當前國人對轉基因大豆越來越厭惡,這是恢復我國東北大豆雄風的絕好機會。

——人民網

國産大豆或完敗給進口轉基因大豆


    因為內外價差較高,國産非轉基因大豆市場正在遭遇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嚴重侵襲。記者獲悉,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國家臨儲大豆收購政策或在今年底改變,已連續執行5年的國家東北臨儲大豆最低收購保護價政策或被取消。

  目標價格制度是指國家或某一地區綜合一定時期內種豆成本實際增長和種豆農民合理收益等因素制定的一種政策性參考價格,即如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按兩者的價差核定補貼額,由政府直接補貼給農民;如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則不啟動。專家建議,目標價格補貼機制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已施行多年,可參照大豆、玉米的比價,在大豆、玉米比價失衡的市場條件下,將目標價差補貼按照播種面積、參照單産等級給予大豆種植戶補貼。

  近年來,我國在小麥、大豆、玉米、稻穀、棉花、白糖、油脂等市場先後實行了保護性的“托市”收購政策,但由於大宗農産品進出口政策與國內的托市收購政策沒有很好銜接,使得國內外農産品價差不斷拉大,國內産業遭遇重創。據悉,有關棉花的收儲改直補政策正在調研之中,也有業內人士呼籲逐漸改變其他農産品業收儲政策。

——羊城晚報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