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往期查看

自主品牌汽車:扶上馬卻卸了鞍

  20年的“政策傾斜”,使自主品牌汽車看到了奮蹄揚鞭追趕市場領先者的絕佳機遇。而出於環保考量的“三限”,又讓自主品牌汽車無辜躺槍。[詳細]

最新報道

軍隊公務用車採購政策大調整 自主車大捷進口車潰敗

  日前,解放軍四總部印發《關於軍隊貫徹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措施》,其中要求“公務用車實行集中採購,選定國産自主品牌汽車”。這對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將是一大利好,此前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多市場份額合資和進口車,則將逐步退出軍隊公務車市場。[詳細]

記者觀察

縮小的地盤

  2013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可謂産銷兩旺,産銷量分別達到1799.9萬輛和1718.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8%和17.0%。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22.2萬輛,比上年增長11.4%,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3%,但是佔有率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繼續呈現下降趨勢。

  連續的份額下降,政策是推手之一。

  以北京、天津等城市為代表的限購政策,在事實上對自主品牌汽車的銷量造成了較大影響。

  以北京為例,中汽協數據顯示,在2010年12月正式實施限購後,2011年北京新車的銷量下滑最嚴重的就是自主品牌,同比下滑高達70%。

  更廣泛的影響現狀是,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實施限購政策後,自主品牌乘用車在當地的市場佔有率大大下降,僅維持在10%左右,遠低於自主品牌在全國市場32%的市場佔有率水平。

  “一旦限購,我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一位自主品牌經銷商坦言,“沒有人會拿著寶貴的購車資格買這麼廉價的車,我們的市場就只能往周邊城市輻射了。”

公車採購政策傾斜

  如果説限購政策對自主品牌汽車是誤打誤撞,那麼歷年發佈公車採購政策及本週發佈的軍車採購條例,則是明白無誤的力挺。

  從199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頒發《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算起,“政策傾斜”已近20年。在這份文件中,就明文寫道:“現職副部長級和副省長級以上幹部,今後應使用國産轎車。其他進口汽車凡有條件調換的應一律調換,確有困難的可繼續使用,達到報廢更新條件時再更換國産車。”

  但是在後續的實踐中,卻是公車價格越來越高,進口、合資品牌牢牢把控公車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2009年出臺的《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各級政府和公共機構配備更新公務用車,自主品牌汽車所佔比例不得低於50%”。

  然而,統計顯示,即使在規劃出臺兩年後的2011年,政府一般公務車中自主品牌的比例僅為20%。

  2011年11月,《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規定了一般公務用車發動機排量不能超過1.8L、價格不能超過18萬元(即通常所説的“雙18”規定)。2012年2月出臺的《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目錄》)中,412款車型全部為自主品牌。

  去年更有消息稱一般公務車標准將進一步下調至“雙16”,這讓人們再一次看到公車採購向自主品牌傾斜的希望。不過,《目錄》始終未能正式出臺,“雙16”只是傳説,公車採購對自主品牌的傾斜也遲遲未能到來,可見遭遇阻力之巨大。

政策能拉動嗎?

  本週解放軍四總部印發《關於軍隊貫徹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措施》,公務用車實行集中採購,選用國産自主品牌汽車。根據國家公務用車改革意見,穩妥推進軍隊公務用車改革。

  對此,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秘書長朱孔源認為,儘管一般軍車總量龐大,但考慮到淘汰週期等條件,現有車輛也有淘汰更新的過程,銷量不會一下釋放。對自主品牌銷量的拉動作用遠非想象中的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會長蘇暉表示,對於自主品牌車企而言,最終仍需要面對廣闊的私人消費市場,面對苛刻、挑剔的消費者,而非在政策的保護傘、和政府的補貼下生活。從這個角度上説,軍車採購的“大單”,不必過於倚重。

今年車市增幅將回落 本土車企壓力大

  業內調查顯示,2014年車市在多重壓力下增幅將有所會有所回落,同時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可能加速發展,而本土車企份額仍面臨巨大的下滑壓力。

  在調查中,超過八成業內人士認為2014年車市的增幅在5-15%之間,其中認為在5-10%之間是主流(佔比57%);而認為5%以下以及15%以上的投票者寥寥無幾。這表明業界對2014年車市增長有較強信心,但預計增幅可能比今年會有所回落。

  從宏觀角度來看,業界普遍樂觀的原因主要基於兩點:一是國內經濟平穩增長預期帶來的消費信心,二是國內汽車消費剛性需求依然旺盛,許多人仍渴望擁有自己的第一輛汽車。而競爭帶來的新車選擇增多以及汽車價格的下探也將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的釋放。

  不過,更多城市採取限購限行、以及交通擁堵和停車位短缺等用車難題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車市的增長。特別是城市限購預期的增強,可能會讓更多消費者的購車決策提前,這也是促使2013年車市大增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城市限購的措施出臺較較慢,2014年初仍將會讓許多消費需求提前釋放。

  隨著每年汽車産銷規模已經達到2000萬輛以上,基數的擴大也會拉低市場的增長速度,單位數增長將會是常態。業內還預計,如果汽車限購政策在大城市全面實施,將使汽車業徹底告別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時代。

  而在新的市場背景下,中國品牌汽車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調查顯示,汽車業界對自主品牌2014年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多數人不看好其能扭轉不利局面,61%的參與者認為本土車企會繼續丟失市場份額。隨著合資車企産品和渠道的下探,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詳細]

媒眼

軍隊&&採購是自主品牌汽車福音


    可以説,這一措施,是一件讓所有奮鬥在自主品牌汽車的人感到欣喜的事情。如果攤開公務用自主品牌車這個話題,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人,有道不完的“委屈”,這個話題從中國汽車起步的那一天到今天,都沒有徹底實現。

  以合資為主導的中國汽車産業,在改革開放伊始的上世紀80年代起,就逐漸引入了合資,進入90年代後,合資合作加快,到了21世紀的前十年,中國汽車産業和市場,完全被跨國公司及其合資企業所掌控,中國自主品牌起步晚,大集團比如一汽、二汽、北汽、長安等,要麼從卡車起步,要麼從軍轉民生産微車進入乘用車,真正實現轎車的批量化生産,都是21世紀後的事情。

  因此,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都在憋著一股勁,將自主幹好,他們希望中國人開上中國車,讓政府採購自主品牌。但是一直下來,後起的中國汽車技術、品質、舒適性、檔次相比合資一直在下風,政府採購自主品牌的呼聲,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

  但這幾年下來,中國自主品牌的進步巨大,技術、動力、油耗都令人感到進步明顯,尤其是産品設計越來越趨向國際化,安全品質提高明顯,舒適性提高很多,一些産品完全可以和合資産品競爭,更開放的市場環境,讓中國汽車借助全球資源打造中高端産品的希望開始實現。

  軍隊公務用車採購自主品牌汽車,這個硬性規定,或將開個好頭,是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福音,希望自主品牌們再接再厲,將品質不斷提高,讓公務用車採購自主品牌汽車,由政府帶動,起到示範效應,最終帶動中國汽車大發展。

——中國經濟網

  往期回顧